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明主之道,如有若之应宓子也。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其观行也贤其远。故群臣士民之道言者迂弘,其行身也离世。

  宓子贱治单父。有若见之曰:“子何臞也?”宓子曰:“君不知贱不肖,使治单父,官事急,心忧之,故臞也。”有若曰:“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今以单父之细也,治之而忧,治天下将奈何乎?故有术而御之,身坐于庙堂之上,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无术而御之,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楚王谓田鸠曰:“墨子者,显学也。其身体则可,其言多而不辩,何也?”曰:“昔秦伯嫁其女于晋公子,令晋为之饰装,从衣文之媵七十人。至晋,晋人爱其妾而贱公女。此可谓善嫁妾,而未可谓善嫁女也。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桂椒之椟,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此可谓善卖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今世之谈也,皆道辩说文辞之言,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墨子之说,传先王之道,论圣人之言,以宣告人。若辩其辞,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也。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故其言多不辩。”

  宋王与齐仇也,筑武宫。讴癸倡,行者止观,筑者不倦。王闻,召而赐之。对曰:“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王召射稽使之讴,行者不止,筑者知倦。王曰:“行者不止,筑者知倦,其讴不胜如癸美,何也?”对曰:“王试度其功。”癸四板,射稽八板;擿其坚,癸五寸,射稽二寸。

  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节选自陈其猷《韩非子新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57-671页,略有改动)

  注:①臞:同“癯”。②板:筑墙的夹板,此处用作计量单位。③擿:此处指用尖锐之物插入墙中以检测墙的坚实度。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处女子之色,无于治——害:妨害

B.其身则可——体:实践

C.讴癸,行者止观——倡:倡导

D.王试其功——度:衡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人主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狂惑

C.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癸——故燕王欲结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B

4.(1)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

(2)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

(3)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5.指墨子“若辩其辞”。

判断题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史实推论正确与否
(1)《神曲》、《蒙娜丽莎》等大量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热情歌颂现世的生活,对人和人性作了生动的刻画,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对现实生活的追求和审美情趣。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文化巨人,大力宣扬人文主义,弘扬人文主义的思想,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2) 1648年的革命和1789年的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是欧洲范围的革命。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是17、18世纪欧洲历史发展的潮流。 
(3)马克思在评价美国林肯总统功绩时说:“在美国的历史上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和华盛顿齐名。”因为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消除了黑人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4) 19世纪初期,在美国和英国,先后发明了汽船(轮船)和蒸汽机车(火车)。使世界交通运输进入了“汽车时代”和“铁路时代”。 
(5)l883年和l892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和狄塞尔先后制成以汽油、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内燃机的发明,为新的交通工具的诞生提供了条件。 
(6)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日本,明治天皇发布 “五条誓文”和“维新政体书”,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教育上、生活上、军事

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明治维新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改革很彻底,它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逐渐强大起来。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