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弓箭,习骑射。久之业成,而不中第。

  予之在朝,谷浮沉里中,未尝一见。绍圣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讳与予兄弟游,平生亲友无复相闻者。谷独慨然自眉山诵言,欲徒步访吾兄弟。闻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遗予书曰:“我万里步行见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见,死无恨矣。”予惊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将复见子瞻于海南,予愍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则善,然自此至儋数千里,复当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视未即死也,公无止我。”留之不可,阅其橐中无数十钱,予方乏困,亦强资遣之。船行至新会,有蛮隶窃其橐装以逃,获于新州,谷从之至新,遂病死。予闻哭之失声,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赵襄子厄于晋阳,知伯率韩、魏决水围之。城不沉者三版,县釜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礼。及襄子用张孟谈计,三家之围解,行赏群臣,以恭为先。谈曰:“晋阳之难,惟恭无功,曷为先之?”襄子曰:“晋阳之难,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礼,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义,实无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宝,后遇予兄弟。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虽知其贤,尚何以发之?闻谷有子蒙,在泾原军中,故为作传,异日以授之。(节选自苏辙《巢谷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梅州予书曰——遗:遗留,留给

B.遂弃其旧学,弓箭——畜:储备,置办

C.不旬日必见,死无矣——恨:遗憾

D.釜而爨,易子而食——县:同“悬”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予在朝,谷浮沉里中/鄙贱人,不知 * * 宽之至此也

B.予罪谪居筠州/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毛一鹭

C.昔赵襄子厄晋阳/或脱身以逃,不能容远近

D.故作传,异日以授之/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通过巢谷的弃文从武、与作者兄弟的交往,刻画了他重朋友义气,具有古代侠士遗风的义士的形象。

B.当作者兄弟俩被贬谪岭南时,巢谷以年老多病之体,万里步行,去见他俩,先见苏辙,再去见苏轼,不幸病死于途中。这突出表现了巢谷的古道热肠、侠士风概。

C.本文选材典型,叙事简洁,辞藻华丽,富有感染力,人物形象鲜明,意蕴高妙,回味无穷,这就是苏辙行文的特色所在。

D.文章最后部分作者发表议论,将巢谷比作春秋末年忠于赵襄子的高恭,除了揄扬巢谷之外,还有讥刺世人趋炎附势的意味。

4.用“/”给文中加粗的部分断句。

  既 见 握 手 相 泣 已 而 道 平 生 逾 月 不 厌 时 谷 年 七 十 有 三 矣 瘦 瘠 多 病 非 复 昔 日 元 修 也。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予方杂居南夷,与之起居出入,盖将终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D

3.C

4.既见/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厌/时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复昔日元修也。

5.(1)(我)埋怨他不听我的话,然而也对他不采纳我的意见而实现自己的心愿感到惊异。

(2)我(当时)正住在南方,和蛮夷生活在一起,大概也要死在这里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9分)

朱弁,字少章,徽州婺源人。少颖悟,读书日数千言。既冠,入太学,晁说之见其诗,奇之。靖康之乱,家碎于贼,弁南归。

建炎初,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至云中,见粘罕,邀说甚切。粘罕不听,使就馆,守之以兵。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

绍兴二年,金人忽遣宇文虚中来,言和议可成,当遣一人诣元帅府受书还,虚中欲弁与正使王伦探策决去留。弁曰:“吾来,固自分必死,岂应今日觊幸先归。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则吾虽暴骨外国,犹生之年也。”伦将归,弁请曰:“古之使者有节以为信,今无节有印,印亦信也。愿留印,使弁得抱以死,死不腐矣。”伦解以授弁,弁受而怀之,卧起与俱。

金人迫弁仕刘豫,且怵之曰:“此南归之渐。”弁曰:“豫乃国贼,吾尝恨不食其肉,又忍北面臣之,吾有死耳。”金人怒,绝其饩遗以困之。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久,复欲易其官,弁曰:“自古兵交,使在其间,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囚之、杀之,何必易其官?吾官受之本朝,有死而已,誓不易以辱吾君也。”且移书耶律绍文等曰:“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夕以至则朝以死。”又以书诀后使洪皓曰:“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要当舍生全义尔。”具酒食,召被掠士夫饮,半酣,语之曰:“吾已得近郊某寺地,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我其处,题其上曰‘有宋通问副使朱公之墓’,于我幸矣。”众皆泣下,莫能仰视。弁谈笑自若,曰:“此臣子之常,诸君何悲也?”金人知其终不可屈,遂不复强。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岂应今日觊幸先归觊幸:希图侥幸

B.金人亦感动,致礼如初致礼:送礼

C.一旦毕命报国,诸公幸我其处瘗:埋(尸体)

D.杀行人非细事,吾曹遭之,命也吾曹:我辈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朱弁具有“民族气节”的一组是(3分)

①议遣使问安两宫,弁奋身自献;   ②愿正使受书归报天子,成两国之好;

③弁固拒驿门,忍饥待尽,誓不为屈;④言可从从之,不可从则囚之、杀之;

⑤上国之威命朝以至,则使人夕以死;⑥众皆泣下,莫能仰视

A.①③④

B.③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绍兴二年,朱弁主动要求出使金国,向金国太后太子问安,到了那里,却被软禁到驿馆。

B.面对难得的回国机会,朱弁坚决地留了下来。他要求王伦留下官印作为信物,与官印同睡同起。

C.金人对朱弁威逼利诱,要他到国贼刘豫那里去当官,朱弁宁可饿死,也绝不失节屈从。

D.在金人威逼朱弁换官时,朱弁坚决不从,之后还请和他一起被掠夺的人在他死后为他立碑。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弁复与书,言用兵讲和利害甚悉。(5分)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5分)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