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蹇叔哭师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节选自《左传》)

  【背景】烛之武说退秦军后,秦穆公派杞子等人驻守郑国。过了两年多,晋文公死去,秦穆公欲独吞郑国,因此不听蹇叔的一再劝阻,坚持出兵袭郑。

1.下列加粗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

B.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潜:秘密地

C.晋人师必于崤——御:驾车

D.秦师遂——东:向东进发

2.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师劳力竭,远主备

B.中寿,尔墓木拱矣

C.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D.辍耕垄上

3.能表现蹇叔有非凡预见力的一组是(     )

①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②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③晋人御师必于崤

④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伯得到杞子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决定派孟明、西乞和白乙带兵攻郑。

B.蹇叔哭师是不忍心看到秦军白白送死,同时也为将失去儿子却无能为力而难过。

C.秦伯做事武断,不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能及时自我反省,勇于承认错误。

D.秦晋崤之战的结果是晋国大胜,还俘虏了秦国的三位大将。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B

4.A

5.(1)我们的军队劳累得精疲力竭,远方的郑国却早有防备,恐怕不行吧?

(2)你知道什么?如果你中寿就死,你坟墓上的树都该有合抱粗了。

(3)我违背蹇叔的意思而使诸位受辱,这都是我的罪过啊!

材料题

和谐是人类自古至今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之一,当前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事件有利于推进世界和谐

图一周恩来“求同存异”演说
图二毛 * * 会见尼克松
图三“APECCHINA2001”会标
 图四1979年元旦的《人民日报》

(1)写出事件的名称:图一__________;图二__________;图三__________;图四__________。按出现的时间先后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二、四所反映的事件共同涉及了哪一问题?今天,我国解决该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二: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这是两国政府都承认的平等边界条约。此后中俄东段边境保持了长期的和平。从1964年开始谈判之后,中国就提出了要恢复对黑瞎子岛的主权要求。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国界东段界桩揭幕仪式,标志着两国边界线全部确定,黑瞎子岛终于回到中国,这是双方本着和平对话、公平合理、平等协商精神,历经多年谈判的结果。(3)指出材料中“第一个边界条约”的名称。黑暗子岛主权问题的最终和平解决,体现了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和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当今和谐世界的构建仍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请结合所学,归纳出其中的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