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 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 * * 。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 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 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 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大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大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大祖东还,以彰行越骑 * * ,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彰读《诗》《书》——课:督促。
B.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属:连接。
C.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及:达到。
D.召彰诣行在所——诣: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祖尝问诸子所好——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尔其戒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虏乃退散——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
3.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
①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 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 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①②④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④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曹彰早年曾立志做 * * ,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B
3.D
4.D
5.(1)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
(2)服从命令而放跑敌人,不是好的将领。
(3)你刚刚有了功劳,现在往西去谒见主上,不应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