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贤 士 隐 居 者

  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人亦莫能知者,所至或有之,予每惜其无传。比得《上虞李孟传》录示四事,故谨书之。

  其一曰,慈溪蒋季庄,当宣和间,鄙王氏之学,不事科举,闭门穷经,不妄与人接。高抑崇居明州城中,率一岁四五访其庐。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或问抑崇曰:“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公亦拳拳于彼,愿闻其故?”抑崇曰:“余终岁读书,凡有疑而未判,与所缺而未知者,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而蒋之所长,他人未必能知之。世之所谓知己其是乎?

  其二曰,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有弟不甚学问,使专治生以糊口,而茂刚刻意读书,足迹未尝妄出,尤邃于《周易》。沈焕通判州事,尝访之。其见趣绝出于传注之外云。气象严重,窥其所得,盖进而未已也。

  其三曰,顾主簿,不知何许人,南渡后寓于慈溪。廉介有常,安于贫贱,不蕲人之知。至于践履间,虽细事不苟也。平旦起,俟卖菜者过门,问菜把直几何,随所言酬之。他饮食布帛亦然。久之人皆信服,不忍欺。苟一日之用足,则玩心坟典,不事交游。

  其四曰,周日章,信州永丰人。操行介洁,为邑人所敬。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家至贫,常终日绝食,邻里或以薄少致馈。时时不继,宁与妻子忍饿,卒不以求人。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望其容貌,听其论议,莫不耸然。县尉谢生遗以袭衣,曰:“先生未尝有求,吾自欲致其敬耳,受之无伤也。”日章笑答曰:“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卒辞之。

  是四君子,真可书史策云。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有删改。

  注:①王氏:王安石 ②玩心:犹言专心致志。坟典:三坟、五典的并称,后转为古代典籍的通称《三坟》(即伏羲、神农、黄帝之书)、《五典》(即少昊、颛顼、高辛、尧、舜之书)、《八索》(乃八卦之说)、《九丘》(九州之志)等古书。

1、下列各项中对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岁四五访其庐——率:大概

B、忘寝食——殆:恐怕

C、虽细事不也——苟:马虎

D、辄一之——扣:求教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不蕲人知        ②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B、①不妄人接        ②欲呼张良俱去

C、①与缺而未知者      ②重为乡党

D、①苟一日之用足,玩心坟典 ②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3、以下各项中都属于直接表现“贤士隐居者”的“贤”的一项是(     )

①蒋君不多与人周旋,而独厚于公

②王茂刚,居明之林村,在岩壑深处

③廉介有常,安于贫贱

④一衣与万钟等耳,倘无名受之,是不辨礼义也

⑤每积至数十,辄一扣之,无不迎刃而解

⑥开门授徒,仅有以自给,非其义一毫不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④⑤⑥

D、③④⑥

4、以下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蒋季庄不仅看不起王安石的学问,而且不愿参加科举考试,总是闭门研究经书,从来不与外人交往。 B、王茂刚和他弟弟不一样,他弟弟不喜欢做学问,他却潜心读古书,不轻易外出,尤其对《周易》有很深的造诣。

C、顾主簿家中并不富足,买菜却不在乎价钱。如果东西够一天用了,他就专心研究典籍,不喜欢交游。 D、周日章家中很贫穷,经常断粮,但从不求人,连县尉谢生送给他一套衣服他也拒不接受。

5、用“/”线给文中加粗的句子断句正确一项是(     )

A、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B、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C、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D、季庄闻/其至必倒屣出迎/相对小室/极意讲论/自昼竟夜殆/忘寝食/告去则送之数里/相得欢甚

6、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士子修己笃学,独善其身,不求知于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隆寒披纸裘,客有就访,亦欣然延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B

3、D

4、A

5、A

6、①读书人加强自身修养,专心治学,只求完善自我,不要求被别人知道(或理解)。

②隆冬寒天披着纸一样的薄裘,有客人来访,也高兴地迎请接纳。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气候灾难,世界正在承受

  ①据相关专家分析,岁末年初我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的雨雪天气作为极端气候的表现之一是在全球变暖这个大背景下产生的。全球变暖正在导致极端气候事件”更加频繁、更加反复无常、更加难以预测“。

  ②去年7月,互联网上流行着一个戏谑的”段子“:“重庆处处都是海景房,遍地都是游泳池。”那时重庆已被大雨“浇透”,降水量突破了1892年以来日降雨量极值。同样在7月,泉城济南也遭到了突发暴雨的袭击,市区1小时最大降雨量达151毫米,为1958年以来历史最大值,整个“泉城”汪洋一片。

  ③除此之外,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在2007年也有一个洪水滔天的“记忆”。年初,南美洲的巴西、非洲的安哥拉、亚洲的巴基斯坦等地遭遇突如其来的洪水袭击。在西南印度洋的留尼汪岛上,还产生了3天连续降水3929毫米新的全球降水纪录。夏季的欧洲,在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两个地区,降水量打破了1789年以来的同期降水纪录。7月,非洲迎来雨季,东非和西非多国遭遇暴雨袭击并引发洪灾,大批难民失去家园、流离失所。而南亚一些地区更是被30年来最严重的洪水所浸泡,沦为汪洋泽国。

  ④一边是大雨倾盆,一边却是烈日炎炎。去年,美国共追平打破了263项温度纪录。持续高温干燥的天气不仅使五大湖中的苏必利尔湖年水位创下历史新低,更助长了去年发生在美国西部加利福尼亚州有史以来最大、破坏性最强的山林大火,22人不幸罹难,100多万人无家可归。

  ⑤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6月初,高温袭击了南亚一些地区,巴基斯坦南部甚至出现了51.6℃的极端天气。7月,东、南欧的罗马尼亚等国气温一直高居40℃以上。8月,日本遭受高温热浪袭击,极端最高温度达40.9℃,创下了日本最高气温纪录。

  ⑥相关分析指出,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过去一年中,“古努”、“锡德”、“罗莎”、“利奇马”等系列台风陆续登场,台风所到之处一片狼藉:海面上的渔船被打得七零八落,路边的大树被连根拔起,急驶而过的火车都被掀翻在地。2月28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遭遇最大风力14级的大风,致使乌鲁木齐驶往阿克苏一列旅客列车车窗被飞沙打碎,车厢被吹翻,4人不幸罹难。

1、请简要概括本文所要说明的核心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层次分明而衔接紧凑。请以第2至6自然段为例分析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具体地说明全世界正在承受的暴雨、高温等气候灾难,作者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美国发生的灾难只是去年热浪肆虐全球的缩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全球变暖还是引发飓风的“添加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