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蛙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者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

  岁已未,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

  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宣抚河北,奏为怀孟、彰德、大名等路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缐。今天子神圣,俊义辐凑,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若夫簿书期会,文法末节,汉、唐犹不屑也,执事者因陋就简,此焉是务,良可惜哉!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数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若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倪(通“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年七十,遗命其子处立、处愿曰:“吾即死,当表吾墓日‘缑山杜处士’。”天历中,赠资德大夫、翰林学士、上护军,追封魏郡公,谥文献。(选自《元史·杜瑛传》,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田千亩——与:给予

B.其不取如此——苟:随便

C.帝纳之,心瑛——贤:认为……贤能

D.执政书——遗:遗失

2.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杜瑛品行端正和有治世之才的一组是(     )

A.①与良田千亩,辞不受②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

B.①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②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

C.①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②今不能溯流求源……不可胜言者矣

D.①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②今天子神圣,俊义辐凑,言纳计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瑛学识渊博,一生以教书为业,活动于山西、河北一带。他多次谢绝朝廷征召,不愿为官。

B.杜瑛认为治国要抓根本,应该“明法正俗,育材兴化”,来解除千百年来的灾祸,而不能只抓“簿书期会,文法末节”。

C.杜瑛认为古代贤明君王的治国之道不能推行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为异端邪说所害,邪恶横行,导致天理不存。

D.杜瑛不是一个只钻故纸堆的腐儒,他还关心国计民生,为安邦定国提出了不少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C

3.C

4.(1)算命的说他所住的房下藏有财宝,家里人想要挖挖看,他立即制止了。

(2)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的用来治理国家的是法律、军队和粮食这三样。

选择题
问答题

案情:镇长黄某负责某重点工程项目占地前期的拆迁和评估工作。黄某和村民李某勾结,由李某出面向某村租赁可能被占用的荒山20亩植树,以骗取补偿款。但村长不同意出租荒山。黄某打电话给村长施压,并安排李某给村长送去1万元现金后,村长才同意签订租赁合同。李某出资1万元购买小树苗5000棵,雇人种在荒山上。
副县长赵某带队前来开展拆迂、评估工作的验收。李某给赵某的父亲(原县民政局局长,已退休)送去1万元现金,请其帮忙说话。赵某得知父亲收钱后答应关照李某,令人将邻近山坡的树苗都算到李某名下。
后李某获得补偿款50万元,分给黄某30万元。黄某认为自己应分得40万元,二人发生争执,李某无奈又给黄某10万元。
李某非常恼火,回家与妻子陈某诉说。陈某说:“这种人太贪心,咱可把钱偷回来。”李某深夜到黄家伺机作案,但未能发现机会,便将黄某的汽车玻璃(价值1万元)砸坏。
黄某认定是李某作案,决意报复李某,深夜对其租赁的山坡放火(李某住在山坡上)。
树苗刚起火时,被路过的村民邢某发现。邢某明知法律规定发现火情时,任何人都有报警的义务,但因与李某素有矛盾,便悄然离去。
大火烧毁山坡上的全部树苗,烧伤了李某,并延烧至村民范某家。范某被火势惊醒逃至屋外,想起卧室有5000元现金,即返身取钱,被烧断的房梁砸死。
问题:

村民邢某是否构成不作为的放火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