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6年,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接下来的20年时间里,党和人民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材料一中的探索过程中,我国政府进行了哪些的成功探索?(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我国形成怎样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什么? (4分)

(3)说明材料三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图表体现了中国经济发展呈现出哪些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概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呈现出哪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促进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哪些?(4分)

答案

(1)成功:《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 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经济领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 * * 时期两次经济整顿。(4 分)

(2)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格局。特点是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4 分)

(3)现象:GDP 持续增长,GDP 同比增速呈现波动;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分) 趋势:综合国力持续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 分)原因:社会稳定;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重视科教兴国。(4 分)

题目分析:(1)成功探索:材料一仅仅提供了时间,即从1956年开始的20年时间,所以要回答哪些成功探索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只要基础知识熟练,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得出答案,即《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提出开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共“八大” 对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经济领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的八字方针; * * 时期两次经济整顿。

(2)新格局:材料二中提到了“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将所学迁移过来,即对外开放的新格局是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特点:由所涉及的这些对外开放的不同形式及所涉及的地域可以看出其特点是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3)现象:从材料三的图示可以看出。第一幅揭示的是GDP的增长情况,明显看出1993年-1998年有下降的现象,其他时间都是上升的,所以可以看出GDP 持续增长,GDP 同比增速呈现波动;第二幅图揭示的农民人均收入的逐年增加,没有出现任何下降的现象,可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趋势:从前边的现象就可以看出了,注意要从GDP和农民收入两个角度去表述。原因:需要从政局稳定、政策合理和文化教育发展几个角度回答即可。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