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
苏州府 |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
嘉兴府 |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
湖州府 |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6分)
(3)根据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1)变化: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纺织业显著发展;市镇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4分)
(2)自然经济加速解体;农产品商品化,受到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发生变化。(6分)
(3)给中 * * 带来灾难;但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中国经济被卷入世界市场(三点即可)(6分)
题目分析:(1)依据材料中的:“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体现了江南商品经济的发展;“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体现江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俗皆织绢”、南浔镇“烟火万家”体现了市镇经济的繁荣,纺织业的发展。
时代背景:1840年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国门被打开,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依据材料中的“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体现了农产品商品化的提高,受世界市场的影响;“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体现了纺织业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
“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实际上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外国的入侵给中 * * 带来灾难,掠夺了中国的经济和财富;客观上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促进洋务运动的兴起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