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首个广东“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于2012年3月5日正式启动,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启动仪式,全省各地也于当天同步启动“行动月”活动,省道德模范及各行业、各社区志愿者代表、以及中小学生代表共同发表倡议,号召社会各界弘扬雷锋精神、推广志愿文化,给力幸福广东建设。
材料二:为了将爱的温暖传播到每个角落,2012年2月6日元宵节当天,佛山举行“温爱佛山”慈善万人行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结合佛山民间的“行通济”民俗,通过“政府支持、媒体搭台、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方式,赋予“行通济”新的时代内涵,诠释新的时代背景下佛山的精神密码,促进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据此,某学生认为,开展佛山民俗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广东省启动“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行动月”对改造青少年的主观世界具有什么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材料二,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简评“开展佛山民俗文化活动有利于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请你从实践特点的角度为发挥佛山民俗的作用提出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①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②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其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③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眼力,拒绝精神污染,自觉接受先进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的熏陶。④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怨道德日标。⑤有利于帮助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 * * 主义远大理想。(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要坚持联系的观点。挖掘民俗文化中的合理成分,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有利于促进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②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也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顺应时代发展的民俗文化有利于建设和谐文化;如果民俗文化一成不变,不能适应时代的新要求,则会阻碍和谐文化的建设。③综上所述,我们应辩证看待民俗文化在建设和谐文化中的价值与功能。
(3)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我们要尊重民俗文化发展规律,脚踏实地,通过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促进全社会形成弘扬正气、引人向善互助友爱的文明风尚。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对民俗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积极发挥优秀的民俗文化在“温爱佛山、通济天下”的积极作用。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我们要在“万人行”等文化活动中赋予佛山民俗文化新的时代内涵,诠释新的佛山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