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材料一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他们主张为学应求务实,关注国计民生,致力于变革社会,并身体力行。

——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从来读儒家的书的,总觉得他有一个矛盾,便是他忽而主张君权,忽而主张民权。

——吕思勉《中国文化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讲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主张的主要意图。(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学术三方面,指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使传统儒学得以发展的具体表现。(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材料三观点的理解。(6分)

答案

(1)基本主张:君受命于天(君权神授)、大一统。(2分)

意图: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确立儒学独尊地位,让文化“一统”成为政治“一统”的根基,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4分)

(2)表现:政治上: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经济上:主张工商皆本;学术上:注重实学,经世致用思潮。(6分)

(3)理解:儒学从汉代起,成为正统思想,在不断发展过程中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工具。(2分)早期儒学的“仁政”、“君轻民贵”等原则是民本思想的基础,在明清之际,发展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4分)

题目分析:(1)考查学生对董仲舒新儒学的认识和了解,基本主张可依据“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统于天下”等信息并结合课本所学来进行解答,主要意图需要结合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社会背景进行回答。(2)考查了明末清初儒家思想的新发展,涉及到三大进步思想家的主张。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对三大思想家的思想进行比较,找出他们主张中在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的共同点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需要结合前两段材料,一是汉董仲舒的主张君权神受,二是明清之际反君权倡民权,这样便能印证材料三的观点,然后运用唯物主义史观进行简单的论证说明即可。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