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华山之阳”指的是( )
A.华山东面
B.华山西面
C.华山南面
D.华山北面
2.和例句中“者”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A.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3.选文第二自然段对前后两个洞进行了比较,请概括其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比较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C
3.(1)从洞的特点来比较。
(2)从游者情况来比较。
4.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而我又后悔自己盲从他们,以致不能尽情享受那游览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