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解答题
设S=
1+
1
12
+
1
22
+
1+
1
22
+
1
32
+…+
1+
1
19992
+
1
20002
,求不超过S的最大整数[S].
答案

1+
1
n2
+
1
(n+1)2
=
n2+2n+1
n2
-
2n
n2
+
1
(n+1)2

=

(
n+1
n
)
2
-2•
n+1
n
1
n+1
+(
1
n+1
)
2
 

=

(
n+1
n
-
1
n+1
2

=|

n+1
n
-
1
n+1
|,

=1+

1
n
-
1
n+1

∴S=1+

1
1
-
1
2
+1+
1
2
-
1
3
+…+1+
1
1999
-
1
2000
=2000-
1
2000

∴[S]=1999.

∴不超过S的最大整数[S]为1999.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伯乐作用的再认识

①从现象上看,伯乐相马和选贤会能相提并论,是说得通的。但细琢磨,却不是滋味。马非人,人非马,品性原是根本不相同的。这好像是个大疏忽,却又不尽是疏忽。

②马之被选擢被淘汰,原是由人决定的。它是没有自由也是没有自由的要求的。人与马不同,他可以而且有理由把握自己的命运。别人也没有理由像拨弄马一样操纵别外一些人的命运。但是在封建制度下,人的处境却常常和马一般,有时甚至连马也不如,“草民”、“蚁民”等称谓正说明了这一点。所以我说,直到今天仍然赞扬伯乐,并茫然不觉,恐怕还是封建社会“人治思想”的余风流韵。伯乐慧眼独具,虽属大善,但终究还是以主子的身份把机遇易与人才;而人才呢?也不是要望眼欲穿地引颈待选,把一展雄才的希望寄托于主子身上。这种处境说起来是非常可怜的。

③李白曾经写诗探讨过人才怎样得到主子的赏识,但结论竟也像马一样消极和被动。说什么要像当年的姜太公一样,安心在渭水垂钓,以等待文王发现后来请他。在李白生活的年代,不如此似乎也没有别的办法。而在今天,我想倒大可不必。真正的人才应改变那种依靠别人赏识、消极等待的状况,靠自己去积极争取,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④过多地倚重伯乐选拔人才也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伯乐的人数有限,遗珠殊属难免,其次是伯乐的视力以及观察事物的方法也未必那么可靠,而且伯乐的资格一向是“唯衔是问”,不尽合理。如果把伯乐选才作为一种制度固定下来,是很不妙的。

⑤可靠的办法是:(一)创造一种自由竞争的环境,让人才一展丰采,一争高下。(二)建立一种完备的制度,对人才的实际能力进行考察和评定,择优录用,这比单靠伯乐的眼力要科学和可靠得多。正如世界杯足球大赛,谁是最佳球员,不能只赁球王贝利的看法,而是要看技术委员会的鉴定。

⑤⑥在当今的时代,我们应该认识到:伯乐再好,不过是人治的胜利而不是先才制 茺的成功,人才的涌现和被选拔,说到底是个好的选才制度。

1.第1段中作者对把人和马“相提并论”,并为什么觉得“不是滋味”?(   )

A.把人当马,损害了人的自尊心。

B.马没有自由的要求,可任人摆布,人却可把握自己的命运。

C.马是被动地等待挑选,人却可主动地表现自己。

D.把人当马,人还是处在被动地附庸地位,只能等待恩赐,处境可怜。

2.请在文中找一句话,回答第1段画曲线的:为什么说“却又不尽疏忽”?(17字以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在第2段中用了哪些词语表示人才的处境可怜?

a:__________;   b:___________;   c:__________

4.对第2段中“人治思想”解释正确的一项为____________

A.人们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        B.依靠个人治理国家的思想。

C.依靠人民治理国家的思想。        D.怎样管理好人民的思想。

5.用自己的话简述“倚重伯乐选拔人才也是很不可靠的”理由: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才的可靠办法是:□□□□□□□□□□□; □□□□□□□□□□□□□□。

7.本文作者的观点应是(    )

A.批判倚重伯乐选才的错误作法。

B.揭露“人治思想”对选才造成的危害。

C.批评人才消极待选、渴望恩赐的错误态度。

D.指出倚重伯乐选才的弊病,强调要有选才的好制度。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