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阿房宫赋(节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成阳。二川溶溶,流入官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王毕,四海(统一)

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咸阳(延伸)

C.矗不知其几千万(相当于“座”或“所”)

D.复道行空,不何虹(下雨)

2.翻译下列句子。

(1)盘盘焉,困困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描写阿房富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如何描写阿房官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1)盘旋回旋的,屈曲勾折的,像蜂房,像水涡,矗立着,不知它们有几千万座。

  (2)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云彩,怎么会有蛟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

3.这一段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如“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自然,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丰姿盛态就显现于读者眼前。(意对即可)

问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