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题:

小明根据生活经验,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物质的粘性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他认为可能与温度有关,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如图所示,将蜂蜜分装人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微波炉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用三支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一滴蜂蜜,同时,分别滴到同样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观察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微波炉加热
温度较低一般较高
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1)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有些物质(如蜂蜜),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粘性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这一结论可以用下面的______图象来表示.

(3)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明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还运用了“转换法”,她将不能直接测量的______转换成可以测量的______来完成实验探究.在物理习中还有很多地方用到这两种方法,请将与各探究方法相同的实验序号填入空格中.

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有:______;应用“转换法”的有:______.

A.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

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不变

D.通过蜡烛火焰是否晃动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

E.研究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振幅的大小

F.将光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进行研究.

答案

(1)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变小;

(2)由图象可知,能反应随温度升高粘度减小的图象是B.

(3)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粘性”转换成可以测量的流淌时间的长短来完成实验探究;

A、比较材料的隔声性能时,采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B、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采用的是模型法;

C、研究影响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采用控制钢尺长度不变来控制音调不变,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D、通过蜡烛火焰是否晃动来判断声音是否具有能量,采用的是转换法;

E、研究乒乓球跳动的远近反映振幅的大小,采用的是转换法;

F、将光分成可见光和不可见光进行研究,采用的是分类法.

综上所述,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是:AC;应用“转换法”的有:ADE.

故答案为:(1)变小;(2)B;(3)粘性;流淌时间长短;AC;ADE.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 1~4题。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入侦视。翌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zhuàn)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日:“诚然,卿不朕欺。”问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日:“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朕:皇帝自称。

1. 用“ /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两处)

录 毕 走 送 之 不 敢 稍 逾 约。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1)余幼时即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之怠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尝与客饮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间问群臣否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诚然,卿不朕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文段在读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文段在做人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