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课堂上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首先我们剪下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其中一个圆纸片裁去的扇形圆心角比另一个大,再将它们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①要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所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

②在测量过程中,发现其中______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______或换用锥角较______(大/小)的纸锥进行测量.

(2)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即每隔0.2s就成一次像).

①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所示,你用刻度尺测量相邻的两个纸锥之间的距离,会发现它们之间的距离是______(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

②若纸锥之间实际距离是照片上距离的10倍,则纸锥在下落过程中A、B阶段的速度为______m/s.

答案

(1)①根据公式v=

s
t
来测定纸锥下落的速度;

②纸锥下落快,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

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为减小误差,还要多测几次,取平均值;

(2)①由图示可知,纸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

由速度公式可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

②AB阶段的距离为s=2.2cm×10=22cm=0.22m,AB间的运动时间t=0.2s×2=0.4s,

纸锥在下落过程中A、B阶段的速度为v=

s
t
=
0.22m
0.4s
=0.55m/s;

故答案为:(1)①v=

s
t
;②时间;下落的高度;大.(2)①先变大后不变;先变大后不变;②0.55.

多选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