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

(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回答,孔子主要宣扬了哪些政治和教育思想?(4分)当时的统治阶级接受了其政治思想吗?(1分)为什么?(2分)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简要分析这种思想对秦的影响。(2分)

(3)上述人物主张中,哪一种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1分)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简要分析原因。(4分)

答案

(1)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2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2分)未被统治阶级所认可。(1分)

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2分)

(2)加强君主专制。(1分)影响: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2分)

(3)法家。(1分)因为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4分)

题目分析:第(1)问,本问主要考查学生对已学基础知识的准确识记,解题时注意“政治和教育思想”,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政治和教育思想主要宣扬“仁”的学说,主张以德治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第二小问,由已学史实可知未被认可,原因在于春秋战国时期,战乱不断,儒家思想不适合加强中央集权和实现统一的需要;统治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倾向于法家的集权理论。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中““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可得出其核心思想是加强君主专制,成为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论基础,巩固了统一。

第(3)问,本问考查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准确运用,解题的关键在于“在战国时期更能受到各国统治者的重视”,联系战国时期的时代背景,春秋时期是兼并战争,战国时期是称霸战争,各国为了在战争中占据主动地位,推行法家的思想,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适应了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需要和国家走向统一的潮流。

单项选择题 A1型题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