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小明在学习研究液体蒸发的特点时,老师让同学们用滴管从一烧杯中吸取酒精,在手背上滴一滴,体验一下感觉,结果手臂上感觉凉凉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同学们进行了实验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

猜想1:酒精蒸发时要吸热,有致冷作用.

猜想2:酒精的温度较低.

针对上述两种同学们的猜想,老师让同学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小明仔细思考之后,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1)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丙,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t

(2)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______和______相等的同种酒精,其中一个玻璃瓶是敞口的,另一个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闭,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后,同时用乙温度计测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用丙温度计测量密闭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

【分析】

(1)比较示数______和______,可以验证猜想1;

(2)比较示数______和______,可以验证猜想2;

(3)若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出现______的关系,就能说明手背上滴酒精,感觉凉凉的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而不是酒精的温度较低.

答案

实验步骤:

(1)取三支完全相同的温度计甲、乙、丙,用甲温度计测出周围环境的温度记为t

(2)用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分别装有质量和温度相等的同种酒精,其中一个玻璃瓶是敞口的,另一个玻璃瓶口用塞子密闭,均放在相同的环境中.经过较长时间后,同时用乙温度计测量敞口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用丙温度计测量密闭玻璃瓶中酒精的温度记为t

分析过程:

(1)比较示数t和t,可以验证酒精蒸发时,酒精温度的变化,可以验证猜想1.

(2)比较示数t和t,可以验证感觉凉爽是否跟酒精的温度有关,可以验证猜想2;

(3)若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出现t=t>t的关系,t>t就能说明手背上滴酒精,感觉凉凉的是由于酒精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t=t说明不是酒精的温度较低.

故答案为:质量;温度;(1)t;t;(2)t;t;(3)t=t>t

阅读理解与欣赏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   

  但我向来是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的不堪,然而最喜欢放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的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蝴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有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的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的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的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1.在肃杀的严冬,见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本应感到春的暖意,而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惊异和悲哀”?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说是“不幸”,“不幸”应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那些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划线句中的“铅块”这一比喻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