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甲、乙、丙三人为邻居。甲通过关系取得在原地基扩大的基础上扩大建筑面积的建房许可证,由于其院落扩大,阻碍了乙、丙两家的正常通行,乙在与甲协商未果的情况下,向人民法院对房地产管理局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丙乐于坐享其成,没有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虽然是利害关系人,但由于其没有提起行政诉讼,所以不能参加到诉讼中来
B.丙是利害关系人之一,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作为行政诉讼的共同原告参加到行政诉讼中来
C.丙是利害关系人之一,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到行政诉讼中来
D.丙即使参加到行政诉讼中去,如果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也不能提起上诉,只有甲或乙能够作为本案的上诉人

答案

参考答案:C

解析: 行诉中的第三人
《行沂法解释》第24条规定,行政机关的同一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两个以上利害关系人,其中一部分利害关系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其他利害关系人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第三人有权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主张,对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不服,有权提起上诉。题中,被诉的房地产管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了甲、乙、丙的利益,乙现在对该行为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应当通知没有起诉的丙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问答题

请阅读下列短文,并回答文后的问题:

共    鸣

小羽发现了这样的现象:把空热水瓶、空瓶子或空水杯等的口挨近耳朵,会听到“嗡嗡”声.小羽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可是,这些空容器里并没有发声源呀.这是怎么回事呢?

小羽请教了老师,老师告诉他,这是声学上的一种共鸣现象.可是小羽又有了新的疑问: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发生共鸣呢?

在老师的帮助下,小羽进行了下列实验:

把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如图放置,用小锤敲击音叉A,几秒钟后,用手握住音叉A的叉股,使它不再振动发声,这时可以听到音叉B在发声.拿一个用线悬吊的轻质小球跟这个音叉的叉股接触,轻质小球被弹开.表明这个音叉在振动.

在音叉A的叉股上套上一个铁架子,改变它的振动频率,重做上述实验,另一个音叉不再振动发声.

可见,当两个发声频率 ______的物体,彼此相隔不远时,如果其中一个物体发声,另一个也有可能跟着 ______,这种现象,就叫做“共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帮小羽把文中的填空填完整.

(2)从电视画面上我们常常看到,登山队员们在翻越一座座雪山时,总是默默无言地前进,绝对禁止他们大声呼喊,这是为什么呢?

答:原来,人在大声呼喊的时候,会发出多种频率的声波,通过空气传递给高山上的积雪层,往往会引起积雪的 ______.如果有一种喊叫声的频率恰好与积雪层的固有频率 ______,就会形成 ______,积雪层就可能因强烈的振动而崩塌下来.这对运动员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禁止高声呼喊,就成了登山队员的一条戒律.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