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问题。

  (一)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二)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注】①师:颛孙师,即子张。②商:子商,即子夏。

1.写出下列加粗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师也,商也不及            _______________       

(2)然则师与                        _______________   

(3)恶称人之者                    _______________  

(4)先王之道,斯为            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组加粗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君子于天下也        ②礼用,和为贵

B.①师商也孰贤          ②然则师愈

C.①不得中行与之        ②恶居下流讪上者

D.①不礼节之            ②道之

3.下列加粗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不以节之

B.恶居下流而讪上者

C.狂者进取

D.恶不孙以为勇者

4.翻译选文(二)画横线的句子。

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一)中孔子是如何评价“狂”与“狷”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1)过分,过度   (2)贤,胜过    (3)缺点,坏处   (4)可贵

2.D

3.C

4.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

5.“狂”和“狷”是两种对立的态度。一种是流于进取,敢作敢为;另一种是流于退缩,不敢作为。孔子认为,中行就是不偏于狂,也不偏于狷。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这样才符合中庸思想。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
单项选择题 共用题干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