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

答案

参考答案:民法基本原则是民事立法、执法、守法以及研究民法的总的指导思想,其效力贯穿民法始终,体现了民 法的基本价值,集中反映了民事立法的目的和方针,对各项民法制度和民法规范起统帅和指导作用。我国民法 基本原则主要有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意思自治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以及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作为民法最基础、最根本的一项原则,是指民事主体享有独立、平等的法律人格, 其中平等以独立为前提,独立以平等为归宿。在具体的民事法律关系中,民事主体互不隶属,各自能独立地表 达自己的意志,其合法权益平等地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民法通则》第 3 条明文规定:“当事人在民事活动 中的地位平等。”这一原则是我国民法将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作为其调整对象的必然体现,是 市场经济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要求在民法上的具体体现。它集中反映了民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全 部民事法律制度的基础,是民事法律关系区别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要标志,我国民法的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具体表现在:(1)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我国《民法通则》第 10 条规定:“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 任何公民在法律上不分尊卑贵贱、财富多寡、种族差异、性别差异,其抽象人格都是平等的。民事权利能力与 生俱来,为公民终身享有,并且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在范围上是平等的。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任何单位和 个人不得限制和剥夺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2)不同的民事主体参与民事关系,适用同一法律,具有平等的地位。尤其是表现在合同关系中,无论参 与合同关系的当事人在事实上是否具有隶属关系或不平等的地位,在合同关系中认为当事人之间完全平等。即 使国家作为特殊的民事主体,在参与民事关系时都要适用民法的规定,不允许有任何特殊之处。任何民事主体 在民事关系中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即使是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下级单位,在民事关系中,其法律地位也一律平等, 无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分。上级单位不能因为其享有行 * * 力而凌驾于下属单位之上。(3)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中必须平等协商。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还表现在民事主体在民事法律关系 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上,必须平等协商,任何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另一方当事人。(4)对权利予以平等的保护。在法律上,无论具体的人具有何种事实上的差异,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法 律都给予一体保护,任何主体都不能比其他主体享有更多的保护,即使公有财产从政治层面上神圣不可侵犯, 但是在民法中它应与私人财产受到同等的保护。从损害的角度看,都应当按照实际损害给予救济,不能因人而异。现代社会,随着在生活、生产领域保护消费者和劳动者的呼声日高,平等原则的内涵正经历从单纯谋求民 事主体抽象的法律人格的平等,到兼顾在特定类型的民事活动中,谋求当事人具体法律地位平等的转变。因此,以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为背景,我国民法明文规定了民事主体地位平等原则,强调在民事活动中一切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任何一方不得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