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案例五: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37 岁,会计。案例介绍:求助者自述最近半年心烦,睡眠差,经常感到浑身不舒服,做事提不起精神。有时会心慌憋气。去医院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病变。但自己不相信,害怕自己有病,医生不说实话。丈夫也带她到多家医院,做了各种检查,同样也没有发现明显问题。医生针对她的症状开了一些药。服药后症状依旧,工作还经常出错。由其丈夫陪同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性格内向,家境富裕,工作压力小,生活单调。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您能详细谈谈您的睡眠情况吗?求助者:我一般十点左右睡觉,入睡没有问题。就是经常早上一两点钟就醒,醒了就再睡不着,睡不着就瞎想,真烦。心理咨询师:您烦,是因为失眠而烦吗?还是因为身体不舒服而烦?求助者:是因为浑身都不舒服。心理咨询师:您说您身体不舒服,可您去了很多家医院,该做的检查都做了,诊断没有病,这是怎么回事?求助者:我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心理咨询师:如果真有病,您吃了药是不是应该有所改变?可您还总是难受这是怎么回事啊?求助者:(沉默)……心理咨询师:您觉得会是所有的医生都诊断错了吗?求助者:应该不会,不会所有的医生都错,那我可能就是没病。心理咨询师:您想想如果一个和您年纪差不多的人。既要照顾住院的亲人,还得照顾孩子,还要工作,她会整天想着自己的不舒服吗?求助者:(点点头)是,忙起来就顾不了太多了,我可能确实太闲了。心理咨询师:这是不是应了一个说法,无事生非?求助者:(笑笑)有道理,那我得找点事做。心理咨询师:那倒用不着,您可以尽情地享受生活。如果真有病,该吃药还得吃药,但不要没病找病。您看我脂溢性脱发,这也是病,我能整天为脱发烦恼,到处寻医问药吗?求助者:听您这么说我就明白了,我以后只要有事,就全靠您了。

多选:该求助者的主要特点包括( )。

A.反复就医

B.害怕得病

C.强迫就医

D.性格内向

答案

参考答案:A,B,D

填空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父子应是忘年交

冯骥才

1儿子考上大学时,闲话中提到费用。他忽然说:“从上初中开始,我一直用自己的钱缴学费。”我和妻子都吃了一惊。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

2我问他:“你哪来的钱?”

3“平时的零花钱,还有以前过年的压岁钱,攒的。”

4“你为什么要用自己的钱?”我犹然不解。

5他不语。事后妻子告诉我,他说:“我要像爸爸那样一切都靠自己。”于是我对他肃然起敬,并感到他一下子长大了。那个整天和我踢球、较量、打闹并被我爱抚的捉弄着的男孩儿已然倏忽远去。人长大不是身体的放大,不是唇上出现的软髭和颈下凸起的喉结,而是一种成熟,一种独立人格的出现。但究竟他是怎样不声不响、不落痕迹的渐渐成长,忽然一天这样的叫我惊讶,叫我陌生?是不是我的眼睛太多关注于人生的季节和社会的时令,关注那每一朵嫩苞一节枯枝一块阴影和一片阳光,关注笔尖下每一个细节的真实和每一个词语的准确,因而忽略了日日跟在身边却早已悄悄发生变化的儿子?

6我把这感觉告诉给朋友,朋友们全都笑了,原来在所有的父亲心目中,儿子永远是夹生的。

7对于天下的男人们,做父亲的经历各不一样,但做父亲的感觉却大致相同。这感觉一半来自天性,一半来自传统。

81976年大地震那夜,我睡地铺。“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事后我逢人便说自己如何英勇的捍卫了儿子,那份得意,那份神气,那份英雄感,其实是一种自享——享受一种做父亲尽天职的快乐。父亲,天经地义是家庭和子女的保护神。天职就是天性。

9至于来自传统的做父亲的感觉,便是长者的尊严,教导者的身份,居高临下的视角与姿态……每一代人都从长辈那里感受这种父亲的专利,一旦他自己做了父亲就将这种专利原原本本继承下来。

10这是一种“传统感觉”,也是一种“父亲文化”。

11我们就是在这一半天性一半传统中,美滋滋又糊里糊涂的做着父亲。自以为对儿子了如指掌,一切一切,尽收眼底,可是等到儿子一旦长大成人,才惊奇的发现自己竟然对他一无所知。最熟悉的变为最陌生的,最近的站到了最远,对话忽然中断,交流出现阻隔。弄不好还可能会失去他。

12人们把这弄不明白的事情推给“代沟”这个字眼儿,却不清楚每个父亲都会面临重新与儿子相处的问题。

13我想起,我的儿子自小就不把同学领到狭小的家里来玩,怕打扰我写作。我为什么不把这看作是他对我工作的一种理解与尊重?他也没有翻动过我桌上的任何一片写字的纸,我为什么没有看到文学在他心里也同样的神圣?我由此还想到,照看过他的一位老妇人说,他从来没有拉过别人的抽屉,从不对别人的东西产生过好奇与艳羡……当我把这些不曾留意的许多细节,与他中学时代就自己缴学费的事情串联一起,我便开始一点点向他走近。

14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直到今天我才探进头来。

15被理解是一种幸福,理解人也是一种幸福。

16当我看到了他独立的世界和独立的人格,也就有了与他相处的方式。对于一个走向成年的孩子,千万不要再把他当做孩子,而要把他当做一个独立的男人。

17我开始尽量不向他讲道理,哪怕这道理千真万确,我只是把这道理作为一种体会表达出来而已。他呢,也只是在我希望他介入我的事情时,他才介入进来。我们对彼此的世界,不打扰,不闯入,不指手画脚,这才是男人间的做法。我深知他不喜欢用语言张扬情感,崇尚行动本身;他习惯于克制激动,同时把这激动用隐藏的方式保留起来。

18我们的性格刚好相反,我却学会用他这种心领神会的方式与他交流。比方我在书店买书时,常常会挑选几本他喜欢的书,回家后便不吭声的往他桌上一放。他也是为我这样做事。他不喜欢添油加醋地渲染,而把父子之情看得天地一样的必然。如果这需要印证,就去看一看他的眼睛——儿子望着父亲的目光,总是一种彻底的忠诚。所以,我给他翻译的埃里克·奈特那本著名的小说《好狗莱希》写的序文,故意用了这样一个题目:忠诚的价值胜过金子。

19儿子,在孩提时代是一种含意。但长成人后就变了,除去血缘上的父子关系之外,又是朋友,是一个忘年交。而只有真正成为这种互为知己的忘年交,我们才获得圆满的做父子的幸福,才拥有了实实在在又温馨完美的人生。            (选自《译林》,有删改)

小题1:结合你对选文的理解,解释题目中“忘年交”这个名词。

                                                                           

                                                                               

小题2:选文除去第19段分为三部分,下面是第二部分的起止段,正确的一项是(   )

A.6—11

B.7—11

C.7—12

D.6—12小题3:当“我”认识到“代沟”不足以阻碍父子之间成为“忘年交”后,“我”与儿子是怎样相处的?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

                                                                           

                                                                               

                                                                               

小题4:选文中有许多或形象生动或意蕴深刻的句子,请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我们活得又忙碌又糊涂,没想到这种事。(结合下文理解作者——冯骥才在“忙碌”什么?对什么“糊涂”?)

                                                                           

                                                                               

(2)“地动山摇”的一瞬,我本能地一跃,扑向儿子的小床,把他紧紧拥在怀里,任凭双腿全被乱砖乱瓦砸伤。(句中加点的动词表现了父亲的什么?)

                                                                           

                                                                               

(3)他早就有一个自己的世界,里边有很多发光的事物。(“我”儿子具体有哪些“发光的事物”?)

                                                                           

                                                                               

                                                                               

小题5:围绕问题探究:你与你的父母是忘年交吗?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下面一个问题来回答。(要求:说真话、心里话,50字左右)

①若是,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与作者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哪些不同点?

②若不是,你希望你的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向冯骥才学习什么?

③若介于两者之间,你的父亲在教育子女上有哪些闪光处?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