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09年10月,我国成功研制出巨型电子计算机“天河一号”,这是继美国之后第二个突破千亿次大关的国家。我国成功研制出甲型流感疫苗,并在全国开展免费接种,为世界公共卫生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材料二:2010年2月11日,2009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揭晓,分别是:卓琳、朱邦月、阿里帕·阿里马洪、沈浩、李灵、翟墨、陈玉蓉、张正祥、萨布利亚·坦贝肯、宋文骢,特别奖为何东旭、陈及时、方招等长江大学见义勇为大学生群体。据主办方介绍,“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仍秉承打动人们心灵的一贯标准,他们共同的特征是:在过去的一年里,感动了社会大众,具有震撼人心的人格力量,引起人们精神的净化和升华,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1)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哪方面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知识说明进行“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有何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少年应如何学习材料二中的“感动中国”人物,做一名“道德小公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材料一反映了教育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材料二反映了思想道德建设。

(2)①思想道德建设要解决的是整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它体现了精神文明的性质和方向,是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②进行“感动中国”道德模范评选有利于树立道德榜样,普遍提高公民道德水平;有利于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①学习感动中国人物的先进事迹,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②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道德小公民。③积极参加有益集体活动,为公益活动义务工作。④遵守社会秩序,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尊老爱幼,树文明新风尚,等。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