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 以乱则凶。疆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④,则天不能病;循道而不忒,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妖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

  注:①应:适应。②疆本:疆,通“强”;本,指根本,农业生产。③养:指养生的东西。④动时:指耕作适时。⑤病:有“害”的意思。

1.下列加粗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应以乱则凶/之:它(指自然规律)。

B.道而不忒/循:遵循、依照。道:规律。

C.道而妄行/倍:通“背”,违背。

D.寒暑未而疾/薄:不丰厚。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天行有(         )

(2)不尧存(         )

(3)则天不能使之(         )

(4)妖怪未至而凶(         )

(5)故明于天人之(         )

3.这段文字表明了《荀子》怎样的观点?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1)规律 

(2)因为 

(3)保全 

(4)怪异的现象,指古人不能理解的一些自然现象 

(5)职分,读“fèn”

3.这段文字主要说了天行有常,事在人为,也就是说:自然的发展变化有它的客观规律,这种客观规律不是人的主观愿望所能改变的,但是人能够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消祸得福。社会治乱的根源不在天而在人。这段话论证方法的特点是正反论证。

4.(1)自然的运行有其规律,不因为是尧就存在,不因为是桀就消亡。适应自然的规律,用安定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平安;适应自然的规律,用混乱的方法治理,社会就凶险。   

(2)给养少而又很少劳作,老天就不能让他保全;违背规律而又肆意妄行,老天就不能让他平安。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