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题目。

  魏主以平城地寒,六月雨雪,风沙常起,将迁都洛阳;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使太常卿王谌筮之,遇“革”,帝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吉孰大焉!”群臣莫敢言。尚书任城王澄曰:“陛下奕叶重光,帝有中土;今出师以征未服,而得汤、武革命之象,未为全吉也。”帝厉声曰:“卜辞云:‘大人虎变’,何言不吉!”澄曰:“陛下龙兴已久,何得今乃虎变!”帝作色曰:“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澄曰:“社稷虽为陛下之有,臣为社稷之臣,安可知危而不言!”帝久之乃解,曰:“各言其志,夫亦何伤!

  既还宫,召澄入见,逆谓之曰:“向者‘革’卦,今当更与卿论之。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想识朕意。”因屏人,谓澄曰:“今日之举,诚为不易。但国家兴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朕欲因此迁宅中原,卿以为何如?”澄曰:“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帝曰:“北人习常恋故,必将惊扰,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陛下断自圣心,彼亦何所能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也!”  

  六月丙戌,命作河桥,欲以济师。

  魏主自发平城至洛阳,霖雨不止。丙子,诏诸军前发。丁丑,帝戎服,执鞭乘马而出。群臣稽颡于马前。帝曰:“庙算已定,大军将进,诸公更欲何云?”尚书李冲等曰:“今者之举,天下所不愿,唯陛下欲之。臣不知陛下独行,竟何之也!臣等有其意而无其辞,敢以死请!”帝大怒曰:“吾方经营天下,期于混壹,而卿等儒生,屡疑大计;斧钺有常,卿勿复言!”策马将出,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帝乃谕群臣曰:“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何以示后!朕世居幽朔,欲南迁中土;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王公以为何如?欲迁者左,不欲者右。”安定王休等相帅如右。南安王桢进曰:“‘成大功者不谋于众。’今陛下苟辍南伐之谋,迁都洛邑,此臣等之愿,苍生之幸也。”群臣皆呼万岁。时旧人虽不愿内徙,而惮于南伐,无敢言者;遂定迁都之计。(节选自《资治通鉴》一百三十八卷,有删节) 

  【注】①魏主,即北魏孝文帝。②奕叶重光,继承先祖基业。③稽颡,磕头。④混壹,统一天下。

1.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久之乃/解:消除,平息 

B.谓之曰/逆:迎接

C.因人/屏:使……退下

D.于是安定王休等并殷勤泣谏/殷勤:巴结讨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安可知危不言/②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B.①朕欲此迁宅中原/②不如善遇之  

C.①今之举/②为国无使为积威之所劫

D.①成大功者不谋众/②豫州军虽败长坂

3.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魏主迁都策略的一组是(     )

①使太常卿王谌筮之  

②社稷我之社稷,任城欲沮众邪  

③今当更与卿论之

④今将移风易俗,其道诚难

⑤非常之事,故非常人之所及

⑥苟不南伐,当迁都于此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孝文帝因为平城气候寒冷,夏季六月时还在下雪,而且经常狂风大作,飞沙漫天,所以准备把都城迁到洛阳。

B.尚书任城王澄认为孝文帝继承了先世的光辉基业,在中原称帝;如今出兵征伐还未臣服的敌寇,就得到“革卦”,这不算是全吉。

C.孝文帝知道北方人习惯留恋于旧有的生活方式,一旦知道要迁都洛阳,他们一定会惊恐骚动起来,于是向任城王澄询问对策。

D.尚书李冲等人认为孝文帝迁都洛阳,天下人都不愿意,此举只是孝文帝独断专行,但不知道该说什么来阻止,只有以死相劝。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恐群臣不从,乃议大举伐齐,欲以胁众。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朝堂之忿,恐人人竞言,沮我大计,故以声色怖文武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陛下欲宅中土,以经略四海,此周、汉之所以兴隆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2.B

3.B

4.D

5(1)他担心文武百官不听从,于是提议大规模进攻南齐,打算以这种名义胁迫大家。

  (2)朝堂上我发怒,是担心大家争着发言,阻挠我的大计,所以我用严厉的声色吓唬那些文武官员罢了。

  (3)陛下想迁都(迁宅)中原,来经营治理天下,这就是周、汉两朝能够兴盛的原因。

阅读理解与欣赏

现代文阅读。

拨动心弦的微笑

马德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起初,我以为听错了,因为我并不认识他。回头看了看,身后并没有其他人。接着,男人又叫了一声“大哥”。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我说:“你叫我吗?”。他点点头说:“大哥,是这样的,下公共汽车的时候,我的钱被人掏了,我回不了家了,我是想……”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我的脑海中立刻涌现出了许多画面:弄残了肢体的行乞者,编造家里受灭顶之灾的行骗者……繁华的街角、车站、码头,这样的人到处都是。就在刚才,售票大厅的外面,还有一个老婆婆趴在地上,摇动着饭盒,向人们要钱呢。

  我怎么办?这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骗子?是一走了之,还是施救于他?我飞快地在心里忖度着,男人低着头,惴惴不安地等待着我的回答。就在这时候,一个六七岁的女孩跑过来,“叔叔,真的。我爸爸的钱真的丢了!”说完后,她朝我微微一笑。这个小女孩的笑容真漂亮。那纯净而甜美的笑容,像清泉,一下子流到我的心坎里。

  男人一见女孩跑过来,突然扯开嗓门嚷了一句:“让你站在一边等着,谁让你过来的!”女孩被父亲的厉声呵斥吓坏了,她紧紧扯住了父亲的衣襟,不松手。

  这会不会是父女俩为我上演的一出戏?我的脑海里立刻又冒出这样一个念头。但一想到刚才女孩那纯净的笑容,心里不免犯嘀咕,不会吧,他们怎么会是骗子呢?我在心里暗暗地骂了自己一句。

  小女孩说:“叔叔,你要是不相信,我会唱歌.我给你唱一首歌吧。”小女孩又甜美地一笑。她松开扯着父亲衣襟的手,一本正经地摆了个站姿,歪着头想了一下,便唱了起来:秋风秋风轻轻吹,棉桃姐姐咧开嘴,你看她露出小白牙……这是我熟悉的一首儿歌,我俯下身一把抱住女孩,说:,“孩子,别唱了……”我一连说了几个“别唱了”,对男人说:“大哥,你需要多少钱?”

    “我,我需要……我需要150块钱。“大哥”。”男人不知道是激动,还是因为难以启齿,总之吞吞吐吐半天,才说出这个数字。我把钱递给他的时候,他问我要地址,说将来要还我。我摆摆手说:“不用了。”我俯下身子,拍了拍小女孩的脸蛋,说:“小家伙,真可爱!”说完我就走了。

  在站台上,我等到了要等的火车,也接到了要接的人。然后,顺着站台往回走,快上天桥的时候,我突然听到沉闷的敲击窗户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那父女俩。他们坐在即将开行的一列火车里,正咧着嘴,一边朝我摆手,一边朝我微笑。是啊,这个世界本来就没有那么多骗子。

  那一刻我为什么会突然坚决地拿出钱来帮助那个男人呢?现在想起来,应该是那个女孩的那首儿歌,还有她那甜美纯真的微笑.突然拨动了我心弦的缘故吧。

  微笑是不是上帝赋予全人类的共同语言呢?你看这甜美的语言,像一只温柔的手,一下子就触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我想说的是,不仅是这个小女孩,当我们也试着用微笑面对别人的时候,会不会一下子拔动整个世界友善的和弦呢?

1.给加粗字注音。

怯的____度____惴不安____和弦____

2.“我”面对讨钱的男人时,为什么不知怎么办才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中,“他的目光怯怯的,有些无助,也有些无奈”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多处写到小姑娘的微笑,请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为什么要写父女俩坐在即将开行的火车里的细节?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画线句子的语言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请具体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