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交流。
说起吆喝。使人不由得想起热闹的集贸市场。你有过赶集的经历吗?把它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文】
赶“巴扎”
春季的一个星期天,吃过早饭,爸爸就领我去赶“巴扎”(市场)。
刚出门时,街上的人三三两两;走了一会儿,人就越来越多,不断地汇聚到中心大街上。维吾尔族老大爷穿着簇新的衣服,老奶奶头上盖着面纱。年轻小伙子骑着自行车在车马行人中穿行。青年妇女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头上扎着五光十色的尼龙纱头巾,穿着色彩鲜艳的裙子,大多数还戴着耳环和项链。
她们有说有笑,瞧那高兴劲儿,好像过古尔邦节似的。
我和爸爸不知不觉来到了食品商店门口。那里挂着整只整只的羊,肉又肥又嫩。卖主头戴小花帽,身穿白大褂,留着八字胡,眉飞色舞地叫卖着:“羊肉,羊肉,上等的羊肉!”在这商店旁边的包子铺里,坐满了男女老少。他们大口大口地吃着黄油油的包子,香气直往外扑。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吾达利巴扎,那里的水果摊子摆得整整齐齐。有大个的哈密瓜,有金黄的梨子.还有笑开了嘴的大红石榴。
这时,我忽然被小摊上那些小巧玲珑的耳环给吸引住了。
看,金晃晃的,让人眼花缭乱。还有那花花绿绿的布匹,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明晃晃的小镜子,它们在太阳底下闪闪发光,映照着一张张喜气洋洋的笑脸。
爸爸看我喜欢小镜子,给我买了一个,我高兴得跳了起来。
路旁的小槐树,也在微风中摇曳起舞,仿佛在向人们招手致意,又好像在说:“看,喀什噶尔春天的巴扎是多么美好啊!”
(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