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博尔济吉特·琦善(1790年—1854年)鸦片战争期间接替林则徐担任两广总督,处理与英国有关事务。后人对于琦善的评价呈现多元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琦善与鸦片战争的关系,在军事方面,无可称赞,亦无可责备。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

——摘自蒋廷黻《琦善与鸦片战争》(1931年)

材料二 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是:一、主张弛禁,成为清王朝内部弛禁派的首领,破坏禁烟。二、英舰队到达大沽口外时,乘机打击禁烟领袖林则徐,主张投降。三、主持广东中英谈判期间,不事战守,虎门危急时又拒不派援,致使战事失败,关天培战死。四、私自割让香港予英国。核心就是:卖国罪名。

——摘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材料三 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肯定琦善,是为了借此抒发自己心中的一个信念:帝国主义这种现象是“国际积势”导致的,要真正战胜帝国主义,方法不是除了抵抗,什么建设也不做,而是应该了解这种“积势”,并利用它去寻找中国的出路。

——摘自蔡乐苏、尹媛萍《反抗帝国主义的另一条道路:论蒋廷黻的琦善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作者对琦善的态度及其依据。(8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谈一谈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7分)

答案

(1)肯定(2分):琦善外交审时度势,远超时人;(2分)否定(2分):琦善鸦片战争中卖国。(2分)

(2)原因: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3分)因素: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4分)

题目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史实阅读能力。分析材料一依据“在外交方面,他实在是远超时人,因为他审察中外强弱的形势和权衡利害的轻重,远在时人之上。”可知作者对琦善持肯定的态度,分析材料二依据“当时人的描述和后来研究者给琦善罗列的四大罪名”“核心就是:卖国罪名。”可知作者对琦善持否定的态度。

(2)本题考查学生史料的解读能力。依据材料三“蒋廷黻研究琦善,其目的是研究近代中国应采取怎样的政策对付帝国主义的侵略。”可判断蒋廷黻研究琦善的原因是:借助对琦善的研究阐述自己的反帝救国主张。第二小问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从个人的认识、时代背景、研究者的立场等角度回答即可。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