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关于热量、内能、温度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吸收了热量,它的内能一定增大,温度一定升高  

B.物体的内能增大,一定是吸收了热量,温度可能升高  

C.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D.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大,但温度可能不变

答案

答案:D

单项选择题
探究题

  古人读书做学问特别强调勤奋、多读书。“悬梁刺股”,“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无一不强调勤奋、多读。有人对这些话持不同的见解,请阅读下面相关链接材料,结合自己的思考谈一点你的看法。(不超出50字)

  材料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至理名言。但,也有只读书,不用心思考,不在生活实践中运用的人,结果也一事无成。例如:南宋的“硕学”陆澄年轻时博览群书,写宋书时就一字写不出,人称“二脚书橱”;李邕之父李善博古通今,也一点文章写不出,人称“书麓”。

  材料二“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在过去对我们的学习确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今天,随着快乐教学和成功赏识教育的普及与开展,这话就带有明显的局限性和片面性。问是一切做学问的人必经的途径,“学问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华罗庚);思是读书做学问的基础,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材料三古人很重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辩证关系。说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主张“出户”,又主张“读书”。他认为若既不“出户”又不“读书”,则是面墙之士。顾炎武把家乡的书读遍之后,用四匹马驮着书,十谒明陵,遍游华北、西北,访俗问民,最后写成了有名的《日知录》《肇域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