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的题。
(甲)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乙)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 ,而老可以问幼,惟道之所成而已矣。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1.在下面两组选择中,分别选出正确的答案,依次选择正确的选项为( )
(1)A.甲中的“是故”与甲中的“所以”同义。
B.甲中的“是故”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C.甲中的“所以”与乙中的“是故”同义。
(2)A.甲中的“贵”“贱”与乙中的“贤”“不肖”同义。
B.乙中的“贤可以问不肖”的“贤”与乙中的 “贤之”的“贤”词性相同。
C.乙中的“贤”“不肖”在甲中找不到同义词。
2.对“夫子贤之”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夫子很尊敬孔文子。
B.夫子认为他是贤能的人。
C.孔文子认为他有贤才。
D.那您很尊敬他了。
3.上面两段文字阐述的观点基本相同,对这个相同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强调了古今求学的人都必须有老师。
B.都说明了古代的圣人是不耻下问的,而圣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所以我们也要不耻下问。
C.都强调了有了疑难问题要“问”,而问的对象不必管他贵贱,而只看他是否懂得“道”。
D.都批判了那种以问为耻的作风。
1.BC
2.B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