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离娄上》
材料二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天地之常,一阴一阳,阳者,天之德也,阴者,天之刑也,迹阴阳终岁之行,以观天之所亲而任。
——《春秋繁露》
材料三 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
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因循守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治、经济背景。(5分)
(2)概括材料二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来源。(5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朱熹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的影响,并分析“理学成为19世纪末叶以前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的原因。(8分)
(1)仁、礼、仁政。(2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国家分裂;经济上,使用铁犁牛耕,井田制瓦解。(3分)
(2)主张: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三纲五常。(3分)
来源:儒学基础上,融合了阴阳五行、黄老之学及法家等思想。(或答外儒内法,辅之以道亦可,2分)
(3)儒学成为读书谋官的工具;成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有助于中
文明的延续;儒学日益僵化,压制思想。(5分)吸收佛、道因素,提出三纲五常是天理,要存天理,灭人欲,论证了儒家纲常名教的合理性与合法性,更能适合封建统治的需要。(3分)
题目分析:(1)注意抓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句,找到有效的信息。根据材料“克己复礼为仁”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以仁政” 可知都体现出仁、礼、仁政。根据出处《论语·颜渊》《孟子·离娄上》判断时间是春秋战国时期,联系所学知识即可。
(2)根据材料“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可知是天人合一的思想,
“天子受命于天”可知是君权神授的思想;“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封建纲常思想;“天地之常,一阴一阳”可知来源于阴阳学说,再联系所学可知。
(3)注意谈影响要一分为二,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根据材料“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可知成为读书某官的工具。“成为官方的正统观念”。 “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都为积极之处。后面谈的为消极影响。“压制外界所有独创性和新观念、因循守旧”可知压制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根据所学可知朱熹最具代表性的即“存天理,灭人欲”,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