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人类使用铜和它的合金具有悠久的历史,铜及其化合物在电子工业、材料工业、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方面用途非常广泛。试回答下列问题。

(1)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2)铜镁合金是一种储氢材料,某种铜镁互化物晶胞结构如图,则该互化物的化学式为                             

(3)叠氮化铜[Cu(N3)2]是一种紫黑色粉末,易爆炸,与N3-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                   (举2例)。

(4)丁炔铜是一种优良的催化剂,已知:CH≡CH+2HCHOOHC-CH2CH2OH。

OHC-CH2CH2OH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有          ,乙炔属于            (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若向盛有CuSO4溶液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难溶物,继续加入氨水,难溶物溶解,变成蓝色透明溶液,这时得到一种称为硫酸四氨合铜的物质,该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其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有                                     

答案

(1)[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2分);

(2)MgCu2(2分);

(3)CO2、N2O 、CS2(2分);

(4)sp2、sp3(2分);非极性(2分);

(5)[Cu(NH3)4] SO4(2分);离子键、共价键(极性键)、配位键(3分);

题目分析:(1)Cu是29号元素Cu的核外电子数是28,所以Cu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Ar]3d10或1s22s22p63s23p63d10

(2)根据晶胞结构的“均摊法”,顶点上的占晶胞的1/8,面心上的占晶胞的1/2,体内为1,所以晶胞中Mg原子的个数为8×1/8+6×1/2=4,Cu原子都在体内,个数是8,所以该互化物的化学式为MgCu2

(3)N3-是3原子16价电子的离子,与其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也是3原子16价电子的分子,有CO2、N2O、CS2

(4)有机物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依据碳原子周围的单键数,在OHC-CH2CH2OH中,碳原子周围有4个单键,则为sp3杂化,如-CH2CH2OH中的C;有3个单键则为sp2杂化,如OHC-;乙炔正负电荷重心重合,属于非极性分子;

(5)硫酸四氨合铜的化学式为[Cu(NH3)4] SO4,SO42-与配离子之间是离子键,Cu2+与NH3之间是配位键,NH3分子中N、H之间是共价键。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文言文阅读。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座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绝妙。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下列画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当时,妇手拍儿声  不知木兰女郎

B.时齐发,众妙毕备  忽然抚尺下,群响毕绝

C.妇抚乳,儿含乳啼  含乳啼声

D.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其一处也。  举世闻

2.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众宾团坐。

B.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

C.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3.翻译下列句子。

(1)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加粗的句子描写的是什么?写这些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这句话突出了什么?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