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材料概括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5分)

从前的文学观念与我们现在的文学观念很是不同。他们以为文学的唯一作用只是“载道”。但我们认定文学广大无垠,是批评人生、解释人生的。在他们的旧观念下,多少真正的文学为旧观念所压迫,竟失去了它们的真价值,而为一般人所轻视。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付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做正宗文学的。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君子弗为也”。

他们虽然轻视小说,但是他们仍旧是很迫切地要知道他人的感情与动作,他们受了生之压迫,感受生之苦痛,仍旧很迫切地要求安慰,要求同情。他们仍旧向小说家喊道:“请你们安慰我,使我乐,使我忧,使我歌,使我泣,使我富于情绪,使我梦,使我笑,使我震动,使我饮泣,使我思量。”(莫泊桑语)所以仍旧差不多是无一人不读小说。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

有许多人虽然受了旧文学的观念的束缚,但是所为“道”也者,究竟敌不住情感。他们自身领会了人生的意义,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创造的冲动永久催促他们,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所以仍旧有好小说出现

(节选自瞿世英《小说的研究》)

小题1:旧观念下一般人是如何看待小说的?请简要概括。(5分)

                                                                   

小题2:第2段中,为什么说“小说仍然存在,并且很有势力”?(4分)

                                                                    

小题3:最后一段中所说“好小说出现”的条件有哪些?(6分)

                                                                    

答案

小题1:地位低,不属于正宗文学;不能载道,只能用来消闲;作者为街谈巷议者,而非君子。5分。答出1点得2分,答全3点得5分。

小题2:因为小说能满足人们对人情世态的了解;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慰藉同情。4分。每点2分。

小题3:作者有对人生的领会与思考,有创作冲动和悲悯情怀。6分。每点3分。

小题1:

题目分析:先找出本题相关的答题范围,也即答题区间。读了文章,就可找到本题的答题区间为文章的第一自然段。然后在这一段中找出关键的句子或语句,而这最关键的语句便是这一段中最后两句话:“最可怜的便是小说,他们亦读小说、做小说,爱小说,但却始终拿消闲的态度来对付小说,以为小说是不能称做正宗文学的。他们以为小说是‘出于稗官,街谈巷议,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君子弗为也’。 ”对此进行取舍,就能概括得出答案了。

小题2:

题目分析:这一句,是在文章第二段的末尾。因此,理解这句话,就要看看本段所写的内容,也即要概括本段的大意。对此,可抓住本段的中心句,也即本段的段首句。

小题3:

题目分析:这句话前面的一句是“他们自身领会了人生的意义,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创造的冲动永久催促他们,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这应是本题的答案所在。但决不能照抄,需用自己的话结合这句话中的相关词语来组织答案。如“领会”“创造的冲动”等词可直接使用,而“看清楚了人生的真相”“同情的血流,继续在身体里鼓荡”会用自己的话把其中的意思揭示出来。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