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分)美国在中国的形象,是指一定时期内中国的精英阶层和社会公众对美国的整体印象,中国人对于美国的认识也是不断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物 | 出处 | 观点 |
张之洞 | 《劝学篇·正权》 | 考外洋民权之说所由来,其意不过曰国有议院,民间可以发公论、达众情而已,但欲民申其情,非欲民揽其权。译者变其文曰“民权”,误矣。“美国人来华者,自言其国议院公举之弊,下扶私,上偏徇,深以为患。华人之称羡者,皆不加深考之谈耳”。近日摭拾西说者甚至谓人人有自主之权,益为怪妄。 |
孙中山 | 《孙中山全集》 | 美国是新世界之老共和国,吾为旧世界之新共和国……但美国为先进文明国,事事皆为我国之典范。 |
毛 * * | 《别了,司徒雷登》 | 美国确实有科学,有技术,可惜抓在资本家手里,不抓在人民手里,其用处就是对内剥削和压迫,对外侵略和杀人,美国也有“民主政治”,可惜只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独裁统治的别名。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 |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
材料三 中国人在认识西方时,有一种独特的“师生情节”,即中国人真诚地将西方发达国家当作自己的先生,认真地讨教和学习,可是在历经坎坷以后终于发现,“先生总是欺负学生”。
——摘自牛军《后冷战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看法与思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并分析其原因。(1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12分)
(1)洋务运动时期:看到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弊端,抵制美国的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时期:学习并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放战争时期:抨击美国扶蒋 * * 政策。90年代: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每点2分,共8分)因素:国家利益的变化;(2分)国情的变化;(2分)对美国了解程度变化等(2分)
(2)认识观点:美国是中国人追寻现代化进程中学习的榜样之一,但因国家利益不同,中美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3分)(如果只答“我同意材料三的观点”,或“我认为材料三的观点是合理的”,只赋1分)
史实论证:中国以美国为师的史实:近代学习美国的民主思想(徐继畬《瀛环志略》)与三权分立共和制度(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五取一,2分)美国“欺负”中国史实: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三条约取一即可);扶蒋 * * 控制中国;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敌视政策(或经济封锁、政治孤立、军事遏制)。(三点取两点,共4分)逻辑:1分(从辩证角度用史实论证)延展:当今世界全球化背景下,中美之间应发展合作,走双赢之路。(2分)
题目分析:
(1)第一小问可根据“表2中张之洞、孙中山、毛 * * 的观点”以及材料二中的“但美国现在在他们眼中,已经变成了一个在世界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的国家。”并结合所学可归纳洋务运动时期:看到了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弊端,抵制美国的共和制度。辛亥革命时期:学习并建立美国式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解放战争时期:抨击美国扶蒋 * * 政策。90年代:反对美国的霸权主义。第二小问可根据影响国家对政策的因素从国家利益的变化、国情的变化、对美国了解程度变化等角度回答即可。
(2)本题是观点性试题在回答时需要史论结合。分析材料三可知其观点是美国是中国人追寻现代化进程中学习的榜样之一,但因国家利益不同,中美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在表达观点时不能绝对化。在史料的论证上可结合近代以来中国向西方国家学习的历程举例论证即可,比如近代学习美国的民主思想(徐继畬《瀛环志略》)与三权分立共和制度;签订《中美望厦条约》《中美天津条约》《辛丑条约》(三条约取一即可);扶蒋 * * 控制中国;冷战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对中国的敌视政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