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燕昭王求士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齐固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默,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啕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 * * ,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官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选自《战国策》)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卑身厚,以招贤者 币:钱财、礼物  

B.以先王之耻,孤之愿也 雪:洗刷  

C.安事死马而五百金 捐:捐献、贡献  

D.燕王死问生 吊:祭奠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齐孤国之乱 使唐雎使于秦  

B.诎指事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己  

C.涓人言君曰 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D.于是遂乐毅为上 * *  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燕昭王真心诚意,求取贤士,为国报仇,最后如愿以偿的故事。燕昭王虚怀求教,尊敬贤者的行动,一向传为礼贤下士的佳话,即使在今天,依然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教育作用。  

B.本文用对白交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局,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用列白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郭隗纵横捭阖的游说才能和燕昭王礼贤下士、卑躬屈节、求贤若渴、知人善用的美德跃然纸上。  

C.郭隗讲“古服道致士之法”的原因:一是让燕昭王知道“古服道致士”的方法有几种,供他作出正确的选择;二是希望燕昭王能由此懂得待贤如师,尊重自己,使自己的学问得以发挥,地位得以提高。  

D.整篇文章在重点介绍燕昭王谦恭下士、吊死问生、与老百姓同甘共苦,与秦、楚、三晋联兵等的同时,作者也以简略的笔墨介绍了燕昭王求士取贤的事情,照顾到了他所以能够复国报仇的其他因素。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C

3.D

4.(1)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2)如果现在大王真心想要招纳贤士,就请从任用我郭隗为开端;我尚且被重用,更何况那些比我更有才能的人呢?他们难道还会认为千里的路程太遥远吗?

填空题

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空,再选两组来造句。     

     不但……而且……    因为……所以……      虽然……但是……     

     如果……就……       或者……或者……       一……就……    

1.这篇课文他(      )会背,(      )也理解了。    

2.(      )他各方面的表现都不错,(      )大家选他当班长。    

3.(      )现在不打好基础,将来我们(      )不能担当建设祖国的重任。     

4.弟弟(      )只有三岁,(      )已经会写自己的名字了。    

      即使……也……     既然……就……       只要……就……    

     不仅……还……     虽然……可是……    因为……所以……    

5.爸爸(      )技术高明,(     )积极肯干。再难的活儿,(      )一到爸爸的手 里,(      )能化难为易。(      )是别人不愿干的活儿,他(      )从不推辞。他觉得做难度大的活儿(      )人累点,(      )能提高自己的技术。

造句:

6.                                                                                                                             

7.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