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穷 鬼 传    

戴名世

  穷鬼者,不知所自起。唐元和中,始依昌黎韩愈。愈久与之居,不堪也。为文逐之,不去,反骂愈。愈死,无所归。流落人间,求人如韩愈者从之,不得。

  阅九百余年,闻江淮之间有被褐先生,其人,韩愈流也,乃不介而谒先生于家。曰:“我故韩愈氏客也,窃闻先生之高义,愿托于门下,敢有以报先生。”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其《送穷文》可覆视也。子往矣,无累我!无已,请从他人。”

  穷鬼曰:“先生何弃我甚耶?假而他人可从,从之久矣。凡吾所以从先生者,以不肯从他人故也。先生何弃我甚耶!敢请其罪。”

  先生曰:“子以穷为名,其势固足以穷余也。议论文章,开口触忌,则穷于言;上下坑坎,前颠后踬,俯仰跼蹐,左支右吾,则穷于行;蒙尘垢,被刺讥,忧众口,则穷于辩;所为而拂乱,所往而剌谬,则穷于才;声势货利,不足以动众,磊落孤愤,不足以谐俗,则穷于交游。抱其无用之书,负其不羁之气,挟其空匮之身,入所厌薄之世,则在家而穷,在邦而穷。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穷鬼曰:“先生以是为余罪乎?是则然矣。然余之罪,顾有可矜者,而其功亦有不可没也。吾之所在,而万态皆避之,此先生之所以弃余也。然是区区者,何足以轻重先生?而吾能使先生歌,使先生泣;使先生激,使先生愤;使先生独往独来而游于无穷。凡先生之所云云,固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也,其何伤乎?且韩愈氏迄今不朽者,则余为之也。以故愈亦始疑而终安之。自吾游行天下久矣,无可属者,数千年而得韩愈,又千余年而得先生。以先生之道而向往者,曾无一人,独余慕而从焉。则余之与先生,岂不厚哉!”

  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一日,谓先生曰:“自余之先生也,而先生不容于天下,召笑取侮,穷而无归,徒以余故也,余亦悯焉。顾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皆以为功于先生也,今已毕致之矣。先生无所用余,余亦无敢久溷先生也。”则起,趋而去,不知所终。

【注】①戴名世:清初桐城人,字田有,一字褐夫,文中被褐先生即指自己。②为文:指韩愈《送穷文》寓庄于谐,文中韩愈认为被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五鬼缠身。③剌谬:违背常情、事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九百余年   阅:经历           

B.然余之罪,顾有可者   矜:自夸

C.无可者    属:嘱托

D.余亦无敢久先生也。    溷:打扰

2.下列各组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凡吾所以从先生者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B.数千年得韩愈                 信也,吾兄之盛德夭其嗣乎

C.以先生之道而向往,无一人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住   

D.吾之所以效于先生者           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篇寓言式散文,文章借助穷鬼与被褐先生的对话,抒写了作者的不平之意和愤世之情。  

B.穷鬼虽穷,却不肯苟且附人,附于被褐先生,是因为九百余年才找到一个像韩愈这样的人。   

C.被褐先生之所以要赶走穷鬼,是因为人一旦沾上穷鬼,就会穷于言、穷于行、穷于辩、穷于才、穷于交,时时困窘,事事困窘,于世不容。   

D.穷鬼与被褐先生相处几十年,使得先生“召笑取侮,穷而无归”,不能容于天下,终无所用,因而穷鬼不敢久留,匆匆离去。

4.给文中句子加上标点。

先 生 避 席 却 行 大 惊 女 来 将 奈 何 麾 之 去 曰 子 往 矣 昔 韩 退 之 以 子 故 不 容于 天 下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凡女之足以穷吾者,吾不能悉数也,而举其大略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于是,先生与之处,凡数十年,穷甚不能堪,然颇得其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D

3.D

4.先生避席却行,大惊:“女来将奈何?”麾之去,曰:“子往矣!昔韩退之以子故,不容于天下

5.(1)凡是你足以使我陷入穷困的,我不能全部列举到,只是举个大概罢了。”

  (2)从此,被褐先生和他相处,总共几十年,穷困得不能忍受,然而颇得它的好处。

(意思对即可)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位于欧亚两洲交界处的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廷帝国,以其保存的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傲立于当时相对黑暗的欧洲世界。在经济方面,几百年来拜占廷一直是地中海地区的经济中心;在文化方面,拜占廷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并蓄而显繁荣灿烂之势。在它俯视之下的西方世界面前,显得是那么的卓尔不群。当十字军的士兵来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时候,他们为人间竞有如此壮丽的城市而备感惊讶,他们认为这就是天堂!   

材料二  然而,拜占廷帝国就在这种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后的时日里,它无视西欧在城市出现之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廷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和做法持续了若干个世纪。在以后的岁月里,它不仅在同宗的基督教兄弟——代表着一种新文明扩张势力的西欧十字军进攻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兰扩张势力的打击之下也是束手无策。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之中。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拜占廷帝国衰亡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的“文明新因素”是指什么?它的“悄然兴起”有何历史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的历史遭遇,拜占廷帝国的历史命运对我们有何经验和教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