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今天是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请你参加下列节日活动。

【走近端午】   

(1)请你结合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他从汨罗江的波涛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水彩,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从此每一条河川都回荡着振聋发聩的呐喊,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亘古不变的艾香。     

  “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所指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上述文字撰写的一副对联,在横线上可以补写的词语是:__________。     

插艾叶 清香缕缕 飘九州     

赛龙舟 ___            传四海   

【情系节日】 

(2)请你描述所度过的端午节中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或一次体验。要求具体生动,情感真切,不超过60个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弘扬传统】  

(3)请你探究下面文字所述现象产生的原因。

  现在,在青少年当中,很多人不了解端午,中秋不想回家团圆,对清明的祭奠活动也不以为意,却热衷于过圣诞节等西方节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网站针对上题文字中所说的现象,以“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主题向网友征集公益广告。请你也设计一条(含有一种修辞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屈原投汨罗江自尽     号子声声   

(2)(示例)只见沿河两岸人山人海,彩旗飘扬,击鼓声、号子声汇成一片,响彻长空。随着一声枪响,两条龙舟犹如离弦的箭飞了出去。一会儿你超过了我,…会儿我超过了你,紧紧咬住。“加油!加油!”两岸的呐喊声此起彼伏,连绵不断。队员们拼尽全力,奋勇争先。

(3)对传统节日宣传力度不够,传统节日缺少新的活力。   

(4)(示例)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

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每一种新的进步都必然表现为对一种神圣事物的亵渎,表现为对陈旧的,日渐衰亡的,但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材料二 李贽并不一概否定儒家思想和理学,甚至还十分敬佩明朝理学代表王阳明,他真心接受王守仁的“良知”说,认为圣人之所以为圣人,就在于真心、天性,而这便是“良知”。                                                                  

——《中国儒学史》

材料三 诸子虽学,未尝以闻道为心也,则亦不免士大夫家为富贵所移尔矣,况此而为汉儒文附会,宋儒之穿凿乎?又况继此而以宋儒为标的,穿凿为指归乎?人益鄙而风益下矣!无怪乎其流弊至与今日,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形若狗彘也。                  

——《初潭集》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材料一中“习惯所崇奉的秩序”在李贽所处时代具体体现是什么?(2分)针对时代弊病,李贽提出怎样的主张?(6分)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李贽反感和谴责的对象实际是什么?(2分)

(3)结合材料二、三,概述李贽的主要主张与传统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2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李贽的思想有何积极意义?(4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