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赵方,字彦直,衡山人。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寻卒。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节选自《宋史·赵方传》)

  [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择可教者亲训之/诱:教导

B.增戍兵以其冲/遏:扼守

C.扈再兴以百骑之/邀:邀请

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其师/视:检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城外/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B.时金逼于兵,计必南徙/教吾子与汝子,幸

C.勉协心报国/五亩之宅,树之

D.与观夹击,又败/明日,徐公来,孰视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 )

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

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B.在金人南侵时,赵方一方面派兵在荆门东西两山险要处修筑堡垒,增兵把守,另一方面派遣孟宗政、扈再兴率骑兵截击,杀敌千余人,金兵败走。

C.在宋与金的交战中,除了赵方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检阅军队,亲临指挥外,其部下孟宗政、扈再兴等人的通力合作、英勇善战也功不可没。

D.赵方是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他曾上疏极力陈述不能和金人讲和的理由,即使得病以后,他仍然勉励扈再兴忠心报国,写信给宰相论述边疆大计,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5.把文言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

2.A

3.B

4.A

5.(1)催租不骚扰,这是催租中的抚恤;刑罚无差错,这是执法中的教化。

(2)当时麦子正熟,赵方派兵保护百姓收割,下令坚壁清野等待敌人。

(3)唐州金兵来增援,被扈再兴打败,来投降的金兵接踵而至。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归田赋

张衡

  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从唐生以决疑。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超埃尘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

  于是仲春令月,时和气清;原隰郁茂,百草滋荣。王雎鼓翼,鸽鹧哀鸣;交颈颉颃,关关嘤嘤。于焉逍遥,聊以娱情。

  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仰飞纤缴,俯钓长流;触矢而毙,贪饵吞钩;落云间之逸禽,悬渊沉之鲨鰡。

  于时曜灵俄景,系以望舒。极般游之至乐,虽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注]①蔡子,指蔡泽,战国游士,久不得志,请唐举给他看相,后发奋,入秦为相。②谅,的确。微昧,幽隐难知。③王雎、鸽鹧,都是鸟名。④曜灵,太阳。俄,斜。景,通“影”。望舒,月亮。⑤劬,劳累。⑥周孔,周公和孔子。

1.对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无明以佐时——略:高明的韬略。

B.于是仲令月仲——春:初春。

C.与世事乎长——辞:分离。

D.三皇之轨模——陈:陈述。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娱情/乘化以归尽

B.般游之至乐/人马倦

C.将回乎蓬庐/复言兮焉求

D.渔父以同嬉/知来者之可

3.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游都邑以永久

B.尔乃龙吟方泽,虎啸山丘

C.落云间之逸禽

D.感吾生之行休

4.对《归田赋》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游都邑以永久,无明略以佐时。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赋一开始就笼罩着个人与社会政治生活无法相容的气氛,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B.“谅天道之微昧,追渔父以同嬉”二句,道出《归田赋》的主旨:写归田,只是用以排遣精神上的苦闷,并不是真的以隐逸为归宿。因社会的昏乱不可救,个人的抱负无从施展,而逃遁于田园。而陶渊明的心情则舒坦得多、悠然得多,是真正逃离了“樊笼”,回到了自然。

C.“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挥翰墨以奋藻,陈三皇之轨模”:虽仍然不能忘怀于对理想的政治模式的探究,但透露出张衡对社会对民生的那份关心在游乐当中已经消磨。

D.从文体语言上看,辞、赋都由诗演变而来,句式比较整齐,韵律比较和谐。前者更接近诗,后者则进一步散文化了,长短句增多,是有韵的散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徒临川以羡鱼,俟河清乎未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纵心于物外,安知荣辱之所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