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推断题

已知X、Y、Z、W是短周期元素中的四种非金属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离子就是一个质子,Z、W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相邻的位置,它们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无色气体,Y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

(1)请写出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由X单质与Z单质反应生成1 mol E放出的热量为46.2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可用于还原汽车尾气中的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3)仅由X、Z、W三种元素组成的某种盐是一种速效化肥,但长期施用会使土壤酸化,有关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X、Y、Z、W四种元素可组成酸式盐,该化合物的水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用E检验输送氯气的管道是否漏气,可观察到大量白烟,同时有单质Z生成,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被氧化的E与参与反应的E的质量之比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二周期,第ⅤA族

(2)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1;NO或NO2

(3)NH4++H2O==NH3·H2O+H+; NH4++HCO3-+2OH-NH3↑+CO32-+2H2O

(4)8NH3+3Cl2===6NH4Cl+N2;1∶4

综合题

2012年在党的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努力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的目标。回顾30多年对外开放的历程,中国是如何一步步扩大对外开放,融入世界潮流的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措施典型代表意义
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
开放14个沿海城市形成我国对外开放的“黄金海岸”,有力增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活力。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区等地区加快了对外开放的步伐,有力推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90年开放上海浦东地区上海浦东
(1)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4分)

区位优势是什么?我觉得它应该包括优越的地理位置、所依托的国际与国内市场及所处的交通、能源大环境等方面。毗邻港澳(或面对台湾)、华侨众多、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是中央对广东、福建两省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是我国经济特区的区位优势。                        

——摘自罗木生《区位优势对经济特区的影响》                                         

(2)根据材料指出我国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选择在广东、福建两省试点?(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2分)

(3)英国《卫报》曾发表了题为《如果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则始于1978年》的文章。作者马丁·雅克提出 “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