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0分)【历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63年)在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内,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引发了60年代中期对纳粹历史认识的大辩论。……1970年 * * 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

——摘选自凤凰网兰台《“悔过”是如何炼成的:德国战争罪行反省之路》

(1)依据材料概括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变化及原因。(6分)

(2)指出有利于世界和平事业继续发展的正确历史观。(4分)

答案

(1)态度:从“受害者”到“悔过”。(2分)

原因:奥斯维辛审判的开展;媒体的追踪报道与评论;知识精英的发声;政府的政策推动;社会的反思与辩论。(答对任意四点可得4分)

(2)尊重历史,反恩历史(以史为鉴)。(4分)

题目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概括归纳能力。从材料“战后初年,许多德国人认为自己只是“受害者””“1970年 * * 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可以概括出战后德国对二战的态度。从材料“奥斯维辛审判前后长达20个月的时间”“媒体对审判过程做详尽深入的报道和评论”“德国知识精英也抓住机会在媒体上发声”“ * * 勃兰特在犹太人纪念碑前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谢罪之举”可以归纳出德国态度变化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各个领域对纳粹制度的产生及其根源不断地进行再认识与自我解剖,自觉地将反思历史作为政治及道德义务,并将其制度化、法制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尊重历史,反恩历史(以史为鉴)是正确的历史观。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