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15分)近代以来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日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美各国以独立,洎自帝其国,威行专制,在下者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起。十八世纪之末,十九世纪之初,专制仆而立宪政体殖焉。世界开化,人智益蒸,物质发舒,百年锐于千载,经济问题,继政治问题之后,则民生主义跃跃然动。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坛场时代也。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递嬗变易,而欧美之人种胥治化焉。其他施维于小己大群之间,而成为故说者,皆此三者之充满发挥而旁及者耳。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末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

——《孙中山选集》上卷

(1)根据材料分析,孙中山是怎样论说三民主义的。(9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孙中山的理论思考。(6分)

答案

(1)①认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欧美有一个历时长久的演变过程,顺次先后,递嬗变易。②认定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③ 认为中国的现实情况与欧美有别,三大主义要同时举行,特别强调“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9分)

(2)孙中山建立三民主义理论伊始,就有着比较开阔的视野,注意把中国置于和西方的比较之下来考虑问题,学习西方又不盲目因袭,主张结合中国实际。当然,他的有些看法未必能够符合实际。(6分)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材料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解读及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1)“论说”实际上是让我们总结孙中山关于三民主义的相关认识的。结合材料,依据孙中山材料中关于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在欧洲出现的次第论述上可以看出其时间跨度比较大,经历了一个很漫长的时期演变,其他“论说”结合后边的材料依次总结提炼即可;

(2)注意审题中的关键词“评价”,一般来说评价的基本观点就是一分为二,沿着这个思路来解题,原则上不会答偏。结合材料第一小段和第二小段的中心内容及着眼于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来入手,他借鉴西方,但又不拘泥于西方,把三民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显示其务实性和灵活性,但又有其不足之处。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