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票,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县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戚去。

  时世宗享国日久,不亲朝,深居西苑,专意斋醮。督抚大吏争上符瑞,礼官辄表贺。廷臣无敢言时政者,瑞独上疏。帝得疏,大怒,抵之地,顾左右曰:“趣执之,无使得遁!”宦官黄锦在侧曰:“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顷复取读之,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明穆宗隆庆)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视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戚,墨者多自免去。有势家殊丹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抚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 之。下令飚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郡以避。而 * * 民多乘机告讦,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怨颇兴。都给事中舒化论瑞,滞不达政体,宜以南京清秩处之,帝犹优诏奖瑞。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 * * 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逐政督南京粮储。将履新任,会高拱掌吏部,素衔瑞,并其职于南京户部,瑞遂谢病归。

  帝屡欲召用瑞,执政阴沮之,乃以为南京右都御史。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提学御史房寰恐见纠擿,欲先发,给事中钟字淳复怂恿,寰上再疏丑诋。瑞亦屡疏乞休,尉留不允。十五年,卒官。赠太子太保,简忠介。(取材自《明史·海瑞传》)

【注释】①脱票:糙米饭。②飚发凌厉:气势猛然。③纠擿(zhí):举发纠正。

1.下列词语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平教谕  署:委任

B.者多自免去 墨:古代刑法之一,在脸上刺字后涂上墨

C.执政沮之  阴:暗中,秘密

D.素大户兼并 疾:憎恶、痛恨

2.下列句子全部直接表现海瑞正直刚毅、敢作敢为的一组是( )

①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廷臣无敢言时敢者,瑞独上疏

③日再三,为感动太息

④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

⑤为摧豪强,抚穷弱

⑥诸司素偷惰,瑞以身矫之。

A.③⑤⑥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瑞迁淳安知县时,为政清 廉,洁 身自爱,平时穿布袍,吃粗粮糙米,让老仆人种菜自给自足。听说他为老母亲祝寿,才买了二斤肉。

B.明世宗在位久了,不理政务而斋戒修道。无人敢言,海瑞独自上疏。皇帝读了奏章,十分愤怒,把奏章扔在地上,下令左右把他逮起来。

C.海瑞推行政令气势过于猛烈,有些 * * 民乘机告状,世家大姓有被诬受冤的。朝中多名官员上书陈述他的罪状,皇上迫于压力让他解职而去。

D.海瑞再次上任后,仍然刚正果敢,提学御史房寰害怕被检举揭发,恶人先告状,上疏诽谤海瑞。海瑞也多次上疏请求退休,但皇帝没有同意。

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劾瑞庇 * * 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D

3.C

4.(1)听说他上疏时,自己知道冒犯该死,买了一个棺材,和妻子诀别,在朝廷听候治罪,奴仆们也四处奔散没有留下来的,是不会逃跑的。

      (2)不久给事中戴凤雨弹劾海瑞庇护 * * 民,迫害士大夫沽名钓誉破坏政事,于是改调海瑞去任南京粮储。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有位意大利的朋友告诉我说,除了脏一点、乱一点,北京城很像一座美国的城市。我想了一下,觉得这是实情——北京城里到处是现代建筑,缺少历史感。在我小时候就不是这样的,那时的北京的确有点与众不同的风格。举个例子来说,我小时候住在北京的郑王府里,那是一座优美的古典庭院,眼看着它变得面目全非,塞满了四四方方的楼房,丑得要死。郑王府的遭遇就是整个北京城的______ 。顺便说一句,英国的牛津城里,所有的旧房子,屋主有翻修内部之权,但外观一毫不准动,所以那座城市保持着优美的旧貌。所有的人文景观属于我们只有一次。假如你把它扒掉了,再重建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位意大利朋友告诉我说,他去过山海关的老龙头,看到那些新建的灰砖城楼,觉得很难看。我小时候见过北京城的城楼,还在城楼边玩耍过,所以我不得不同意他的意见。真古迹使人留恋之处,在于它历经沧桑直至如今,在它身边生活,你______会觉得历史至今还活着。______可以随意翻盖,______会把历史当作可以随意捏造的东西,一个人尽可夫的娼妇;这两种感觉真是大不相同。这位意大利朋友还说,意大利的古迹可以使他感到自己不是属于一代人,而是属于一族人,从古到如今。他觉得这样活着比较好。他的这些想法当然是有道理的,不过,现在我们谈这些已经有些晚了。
谈过了城市和人文景观,也该谈谈乡村和自然景观——谈这些还不算晚。房龙曾说,世界上最美丽的乡村就在奥地利的萨尔兹堡附近。那地方我也去过,满山枞木林,农舍就在林中,铺了碎石的小径一尘不染……。还有荷兰的牧场,弥漫着精心修整人工美。牧场中央有放干草的小亭子,油漆的整整齐齐,像是园林工人干的活;因为要把亭子造成那个样子,不但要手艺巧,还要懂得什么是好看。让别人看到自己住的地方是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观,这也是一种做人的态度。
我前半辈子走南闯北,去过国内不少地方,就我所见,贫困的小山村,只要不是穷到过不下了,多少还有点样。到了靠近城市的地方,人也算有了点钱才开始难看。家家户户房子宽敞了,院墙也高了,但是样子恶俗,而且门前渐渐和猪圈狗窝相类似。到了城市的近郊,到处是乱倒的垃圾。进了城里以后,街上是干净了,那是因为有清洁工在扫。只要你往楼道里看一看,阳台上看一看,就会发现,这里住的人比近郊区的人还要邋遢的多。总的来说,我以为现在到处是既不珍惜人文景观,也不保护自然景观的邋遢娘们邋遢汉。这种人要吃,要喝,要自己住的舒服,别的一概不管。
我的这位意大利朋友是个汉学家。他说,中国人只重写成文字的历史,不重保存在环境中的历史。这话从一个意大利人嘴里说出来,叫人无法辩驳。人家对待环境的态度比我们强的多。我以为,每个人都有一部分活在自己所在的环境中,这一部分是不会死的,它会保存在那里,让后世的人看到。在海德堡,在剑桥,在萨尔兹堡,你看到的不仅是现世的人,还有他们的先人,因为世世代代的维护,那地方才会像现在这样漂亮。
(节选自王小波《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载《沉默的大多数》,中国青年出版社,1997)

根据文中内容,人文景观的宝贵之处首先在于:

A.古迹的优美和典雅

B.古迹的不可再生性

C.与现代的明显不同

D.本身是活着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