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半年来,求助者家楼上邻居一个小孩经常在地板上玩滚球,总是敲得地板咚咚响。求助者在家学习,准备出国留学,经常是看书看得正入神,突然被楼上的声音打断思路,书就再也看不下去。求助者因此很生气,并伴有紧张、焦虑。现在只要一听到响声就等着下一声响,只要楼上有一点动静就紧张,感到痛苦,明显地影响了学习。爸爸妈妈建议来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一个月后就要去国外留学。其由爷爷、奶奶带大,上小学后才回到父母身边。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希望得到什么帮助呢 求助者:我就是害怕楼上的声响。 心理咨询师:楼上的声响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呢 求助者:它让我心烦,焦虑,什么也干不了。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非常投入地去做一件事,你还会往意这些声音吗 求助者:我就是集中不了精神去干事。心理咨询师: 集中不了精神去干事是有原因的,如果你能谈得更细一点或许会让 自己的思路清晰些,能说说吗 求助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以前我妈妈睡觉的时候,只要一听到我轻轻 的走路声,她就会被惊醒。(求助者说着说着,眼圈红了)。 心理咨询师: 可以看出,你很孝顺,你的这些表现有可能是出国前的焦虑,同时 也有对妈妈的牵挂 求助者: (点点头,眼圈更红了)。 心理咨询师:我很理解你,你这个年龄就要去遥远的国度留学,这种焦虑是很正常的,你从 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幼年的分离经历已深深地埋在了你的心里,你可以向你父母表达你对他们的爱,你会知道他们也同样深爱着你。通过彼此心与心的交流,你的焦虑情绪会得到释放和缓解的。 求助者:(沉默,凝视窗外) 心理咨询师:如果你尝试着解决问题,你就能够摆脱痛苦。

单选: 该求助者沉默的类型属于( )。

A.怀疑型

B.思考型

C.茫然型

D.反抗型

答案

参考答案:B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亡人逸事

孙犁

旧式婚姻,过去叫做“天作之合”,是非常偶然的。据亡妻言,她19岁那年,夏季一个下雨天,她父亲在临街的梢门洞里闲坐,从东面来了两个妇女,是说媒为业的。她父亲认识其中的一个,就让她们到梢门下避避雨再走,随便问道:“给谁家说亲去来?”

“东头崔家。崔家的姑娘不不大般配,恐怕成不了。”

“男方是怎么个人家?”

媒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就笑着问:“你家二姑娘怎样?不愿意寻吧?”

“怎么不愿意。你们就去给说说吧,我也打听打听。”她父亲回答得很爽快。

就这样,经过媒人来回跑了几趟,亲事竟然说成了。结婚以后,她跟我学认字,我们的洞房喜联横批,就是“天作之合”四个字。她点头笑着说:“真不假,什么事都是天定的。假如不是下雨,我就到不了你家里来!”

定婚后,她们村里唱大戏,我正好放假在家里。我们村有我的一个远房姑姑,特意来叫我去看戏,说是可以相相媳妇。开戏的那天,我去了,姑姑在戏台下等我。她拉着我的手,走到一条长板凳跟前。板凳上,并排站着三个大姑娘,都穿得花枝招展,留着大辫子。姑姑叫着我的名字,说:“你就在这里看吧,散了戏,我来叫你家去吃饭。”

姑姑的话还没有说完,我看见站在板凳中间的那个姑娘,用力盯了我一眼,从板凳上跳下来,走到照棚外面,钻进了一辆轿车。

结婚以后,姑姑总是拿这件事和她开玩笑,她也总是说姑姑会出坏道儿。

结婚已经好多年,有一次我路过她家,想叫她跟我一同回家去。她严肃地说:“你明天叫车来接我吧,我不能这样跟着你走。”我只好一个人走了。

她在娘家,因为是小闺女,娇惯一些,从小只会做些针线活;没有下场下地劳动过。到了我们家,我母亲好下地劳动,尤其好打早起,麦秋两季,听见鸡叫,就叫起她来做饭。又没个钟表,有时饭做熟了,天还不亮。她颇以为苦。回到娘家,曾向她父亲哭诉。她父亲问:“婆婆叫你早起,她也起来吗?”

“她比我起得更早。还说心痛我,让我多睡了会儿哩!”

“那你还哭什么呢?”

我们那村庄,自古以来兴织布,她不会。后来孩子多了,穿衣困难,她就下决心学。从纺线到织布,都学会了。我从外面回来,看到她两个大拇指,都因为推机杼,顶得变了形,又粗、又短,指甲也短了。

几个孩子,也都是她在战争的年月里,一手拉扯成人长大的。每逢孩子发烧,她总是整夜抱着,来回在炕下走。在她生前,我曾对孩子们说:“我对你们,没负什么责任。母亲把你们弄大,可不容易,你们应该记着。”

我们结婚四十年,她对我们之间的恩爱,记忆很深。我在北平当小职员时,曾经买过两丈花布,直接寄至她家。临终之前,她还向我提起这一件小事,问道:“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

我说:“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

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笑容

(有删改)

14.本文写了“亡人”的哪些“轶事”?这些“轶事”是如何组织在一起的?(6分)

15.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亡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

16.文中的“亡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简要分析。(5分)

17.请结合全文内容探究“天作之合”蕴含了哪几层深意。(6分)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