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下列哪些证据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 )

A.甲某诉A市税务局的行政案件中,A市税务局依法提供的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出示

B.乙某因不服学校不予颁发学位证而诉B大学一案中,作为被告的B大学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该学校提供的证据

C.丙某因不服C市安全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而起诉该安全局一案中,被告提供的某项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公开出示,但该项证据涉及个人隐私的

D.丁某因不服D省工商局对其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而起诉该省工商局,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

答案

参考答案:C,D

解析:[考点] 行政诉讼中证据作为定案依据须具备的条件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35条规定:“证据应当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未经庭审质证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当事人在庭前证据交换过程中没有争议并记录在卷的证据,经审判人员在庭审中说明后,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因而A项中的证据没有在法庭上出示并经庭审质证,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故A项是错误的。第36条规定:“经合法传唤,因被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而需要依法缺席判决的,被告提供的证据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但当事人在庭前交换证据中没有争议的证据除外”,因而B项中的证据不得作为定案的依据,故B项是错误的;但D项中的证据则属于本条规定的例外情形,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故D项是正确的。第37条规定:“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应当保密的证据,不得在开庭时公开质证”,因而 C项中的证据属于不能在开庭时公开质证的,即使未经质证也可以作为定案的依据,故 C项是正确的。

不定项选择

A公司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固定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相关业务如下:(1)2011年1月1日开始建造办公楼,领用工程物资58500元(含增值税)。领用本企业自产商品一批,成本为80000元,计税价格为100000元。通过银行存款支付工资100000元,支付其他费用50000元。(2)2011年12月20日,该办公楼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作为管理部门办公用楼,预计使用年限为40年,预计净残值为0元,采用直线法摊销。(3)2012年12月31日,对该办公楼进行更新改造。共计发生费用67900元,假定全部为在建工程人员工资。(4)2013年1月31日,该办公楼更新改造完毕。(5)2013年1月1日,A公司将原来作为办公用的一栋写字楼出租,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原来账面余额为400000元,已计提折旧50000元,2013年1月1日该写字楼的公允价值为350000元。(6)2013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公允价值为400000元。(7)2014年12月31日,该写字楼公允价值为280000元。(8)2015年1月31日,将写字楼出售,取得价款250000元。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其他相关因素,分别回答下列小题(答案中金额单位用元表示)。

根据资料(5)、(6)和(7),下列会计处理中正确的是()。

A.2013年1月1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的金额为350000元

B.2013年12月31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50000元

C.2014年12月31日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变动的金额为120000元

D.在2013年年末和2014年年末不需对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减值测试,计提减值准备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