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为委员者,将出其所学,以济民之困而养民之和。凡军国大政,其权虽决于君上,而度支转饷,其权实操诸庶民。是君民相维,上下一德,皆此例为之。
矧[shěn况且]其[西方]无处不设日报馆,无人不观日报,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
盖议院为集众是,以求一当之地,非聚群嚣以成一哄之场。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议员贤,而后议论措置乃得有真是非。否则,徒滋乱萌。
……中国户口不下四万万,果能设立议院,联络众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使四万万之众如一人,虽以并吞四海无难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
(1)根据材料一、二,简要概括黄宗羲、郑观应认为影响社会政治的因素各有哪些?(8分)
(2)两人的政治主张在本质上是否有一致之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理由。(7分)
(1)黄宗羲认为一是国民应有较高的素质和宽大的气度;二是学校应该成为论政议政、判断是非的舆论场所。郑观应认为一是有学校、日报传播信息和引领舆论;二是国民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8分)
(2)有。两人都反对专制、倡导民主。(3分)黄宗羲的思想萌发于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的背景之下,他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学校(舆论)而非君主;郑观应的思想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结果,他主张“君民相维”,即君主立宪。(4分)
题目分析:(1)依据材料一中的“使朝廷之上…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可以看出黄宗羲认为国民应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宽大之气,学校成为判别是非的重要机构。依据材料二中的“无处不设日报馆,…中外之事,老少咸知”、“我学校尚未振兴,日报仅有数处,公举议员之法殆未可施诸今日也”、“盖议院为集众是…必民皆智慧,而后所举之员乃贤”,从中可以看出郑观应认为学校、日报传播信息和引领舆论;国民应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
(2)本小问结合第一问的内容可以看出二者都反对君主专制,倡导民主;理由根据所学二者思想产生的背景方面分析。黄宗羲思想产生于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认为判断是非的标准是学校(舆论)而非君主;郑观应是我国早期维新派,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他主张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