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新雨山房记 (明)宋濂
诸暨为绍兴属邑,与婺邻。国初得婺时伐伪吴张氏①,相持未决,兵守诸暨界上。张氏恃诸暨为藩篱,乘间出兵侵掠,两军屠戮无虚时。故诸暨被兵特甚,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竹树花石,伐断为楼橹戈砲②樵薪之用。民惩其害,多避深山大谷间,弃故址而不居。过者伤之。
今国家平定已十余年,生民各安其业,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其友张君仁杰,居诸暨北门之外,故宅昔已毁。及兵靖事息,始辟址夷秽,创屋十余楹。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仁杰未乱时稍有禄食,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甚适,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一室之废兴,为事甚微,然可以占世之治乱、人之劳逸,非徒然也。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糗粮刍茭③之需,叫号征逮者填于门,虽有花木之美、诗酒之娱,孰能乐之乎?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果谁使然也?非上之人拨乱致治之功耶?
自古极治之时,贤且能者运于上,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然饫饱歌乎④,秩然成文,成周盛时之诗是也。安知今不若古之时耶?仁杰其试为之。余他日南归,驾小车过北门,求有竹之家而问焉。仁杰尚歌以发我,余当鼓缶而和焉。
注:①吴张氏:元末张士诚举兵抗元自立为吴王,后与朱元璋对峙。
②楼橹:军中所建用于瞭望攻守的高台。戈砲,此处泛指兵器。
③糗粮刍茭:借指军需品。
④饫饱歌乎:饱足后歌啸。
⑤歌以发我:歌啸以引发我的兴致。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诸暨被兵特甚 被:遭遇,遭受。
B.民惩其害,躲避深山大谷间 惩:惩办、惩罚。
C.始辟址夷秽,创屋十馀楹 夷:清除、锄去。
D.方兵戈之殷,人有子女金帛,惧不能保 殷:深重、酷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崇甍巨室,焚为瓦砾灰烬 今年,邑士方伯修为余称
B. 琴床、酒炉、诗画之具,咸列于室 陇亩之民相安于下而不知其所由
C.生民各安其业 仁杰其试为之
D.求有竹之家而问焉 余当鼓缶而和焉
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能证明张仁杰乱后“甚适”的一组是
①未乱时稍有禄食②至今郡县屡辟之,辄辞不赴,以文墨自娱
③号其室曰“新雨山房”,愿得余文记之
④今仁杰获俯仰一室,以察时物之变,穷性情之安
⑤饫饱歌乎,秩然成文⑥仁杰尚歌以发我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末明初朱元璋与张士诚的争夺给百姓们带来深重的灾难,当时经过诸暨一带的人都为之伤感。
B.张仁杰在易代之后不与新朝合作,拒绝了郡县的征辟,宁可归隐田园诗酒自娱以终天年。
C.作者认为小可以喻大,透过一人一室的废兴盛衰,能看到社会的治乱和百姓的劳逸。
D.作者认为古往今来世之大治都是帝王贤臣拨乱之功,至于百姓只是相安升平,并不明白天下治乱之由。
5.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线的三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吾意其中必有修饬室庐以复盛时之观者,未之见。
译文:
(2)旁植修竹数百,四时之花,环艺左右
译文:
(3)虽有居室,宁暇完葺而知其安乎?
译文:
1.B2.B3.C4.B5.(1)我预料天下一定会有修葺整顿房舍居室而恢复太平盛世景象的人,但我(一时)还没看到。
(2)旁边种植着数百竿高高的柱子,四季应时的各色花木也环绕着种植在房舍附近。
(3)虽然有供居住的房舍,可难道还有空维护修缮并体会居住在其中的安适吗?
1(应释为“恐惧、害怕”)
2(介词,释为“在”。A动词,成为/介词,对,向。C代词,借为“自己的”/语气副词。D兼词/代词。)
3(文中无依据。)
4(①“未乱时”⑤指诗经时代、“成周之时”⑥“尚”用指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