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为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实验:他们在甲、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m1=100g

时间(min)0246810121416
温度(℃)363534333231303030
降低温度(℃)012345666
表二:m2=200g

时间(min)04812162024283236
温度(℃)36353433323130292828
降低温度(℃)0123456788
(1)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______的.(填“相同”或“不同”)

(2)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和第三行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3)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初步结论是: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

答案

(1)根据热传递的条件知,当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时,就要发生热传递,直到温度相同为止,故液体的最后温度应与环境相同,而表1的最后温度为30℃,表2的最后温度为28℃,所以两者的环境温度不同.

(2)由于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观察表1中第一行和第三行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降低的温度相同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3)比较表1和表2中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后,可得:水(同种物质)降低的温度相同时,质量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4)综合可得:水(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故答案为:(1)不同;

(2)相同质量的水;

(3)不同质量的水,降低相同的温度,放出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

(4)同种液体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的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材料题

古今中外、安定社会、保障民生、和谐发展是政府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曰土筑,十二曰集流亡。”……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地方有灾者,必速以闻。”清朝建立了较汉唐以来更为健全的仓储制度——常平仓、社仓和义仓以积谷备灾。

材料二:1998年,一场特大洪水,使中 * * 经受了严峻考验;2008年,罕见的雪灾,又使我们民族经受了同样的考验;2008年“5·12”地震,我们民族再次经受了同样的考验。……从1998抗洪到2008年至今的抗震救灾,中国人民之所以取得全面的胜利,一个重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的实力。

材料三:(1929年10月开始与美国的那场灾难向世界蔓延,各国纷纷寻找对策)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要求企业主共同制定“公平竞争法规”,用以规定各工业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范围、工资及工时数,禁止以低于规定的价格出售产品,并对产品产量严格限制。该法案第七条规定,雇员有权组织起来并选派代表谈判和签订集体合同,禁止雇主强迫雇员加入公司工会或反对雇员加入其他工会,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其他雇佣条件。该法案规定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提高社会购买力。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朝备荒救灾制度的特点。

                                                                                                

(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我们能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的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30年积累了打赢这场“战争”的雄厚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国家是如何积累这些雄厚实力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材料三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包括那几个方面的内容?为什么这些措施无法使美国避免新的危机?

                                                                                               

(4)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的认识是什么?

                                                                                                 

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