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材料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材料二: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主要阐述言与行的关系,孔子认为对人应当“听其言而观其行”。

B.孔子认为朽木不可雕,责备宰予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可见孔子认为宰予就是一块朽木。

C.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已经没有必要再污损了,干脆听之任之,无须指责。

D.曾子与宰予形成鲜明对比,孔子更欣赏曾子那样的人。(2)你是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讲的“自省”的?

答:                                                                        

答案

⑴ C(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而不是没有必要再污损)

⑵此处所讲的自省,则是自我修养的基本方法,孔门弟子自觉地反省自己,进行自我批评,加强个人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改正个人言行举止上的各种错误。这种自省的道德修养方式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因为它特别强调进行修养的自觉性。

⑴孔子认为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而不是没有必要再污损

译文:⑴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⑵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有什么值得责备的?”孔子说:“先前我对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从宰予的表现改变了先前对人的态度。

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四 某工程项目,业主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了承包商,双方采用工程量清单计价方式签订了施工合同。 该工程共有10个分项工程,工期150天,施工期为3月3日至7月30日。合同规定,工期每提前1天,承包商可获得提前工期奖1.2万元;工期每拖后1天,承包商承担逾期违约金1.5万元。开工前承包商提交并经审批的施工进度计划,如答题纸中图4.1所示。 该工程如期开工后,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经监理人核准的如下事件: 事件1:3月6日,由于业主提供的部分施工场地条件不充分,致使工作B作业时间拖延4天,工人窝工20个工日,施工机械B闲置5天(台班费:800元/台班) 事件2:4月25-26日,当地供电中断,导致工作C停工2天,工人窝工40个工日,施工机械C闲置2天(台班费:1000元/台班);工作D没有停工,但因停电改用手动机具替代原配动力机械D使工效降低,导致作业时间拖延1天,增加用工18个工作日,原配动力机械D闲置2天(台班费:800元/台班),增加手动机具使用2天(台班费:500元/台班)。 事件3:按合同规定由业主负责采购且应于5月22日到场的材料,直到5月26日清晨才到场;5月24日发生了脚手架倾倒事故,因处理停工待料状态,承包商未及时重新搭设;5月26日上午承包商安排10名架子工重新搭设脚手架;5月27日恢复正常作业。由此导致工作F持续停工5天,该工作班组20名工人持续窝工5天,施工机械F闲置5天(台班费:1200元/台班) 截止5月末,其他工程内容的作业持续时间和费用均与原计划相符。承包商分别于5月5日(针对事件1、2)和6月10日(针对事件3)向监理人提出索赔。 机械台班均按每天一个台班计。

按初始安排的施工进度计划(答题纸中图4.1),如果该工程进行到第6个月末时检查进度情况为:工作F完成50%的工作量;工作G完成80%的工作量;工作H完成75%的工作量;在答题纸上图4.1中绘制实际进度前锋线,分析这三项工作进度有无偏差,并说明对工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