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不韦字公先。父谦,初为郡邮。时魏郡李暠为美阳令,与中常侍具瑗交通,贪暴为民患,前后监司畏其援,莫敢纠问。及谦至,部案得其臧,论输左校。谦累迁至金城太守,去郡归乡里。汉法,免罢守令,自非诏征,不得妄到京师。而谦后私至洛阳,时暠为司隶校尉,收谦诘掠,死狱中,暠又因刑其尸,以报昔怨。
不韦时年十八,征诣公车,会谦见杀,不韦载丧归乡里,瘗而不葬,仰天叹曰:“伍子胥独何人也①!”乃藏母于武都山中,遂变名姓,尽以家财募剑客,邀暠于诸陵间,不克。会暠迁大司农,时右校刍廥②在寺北垣下,不韦与亲从兄弟潜入廥中,夜则凿地,昼则逃伏。如此经月,遂得达暠之寝室,出其床下。值暠在厕,因杀其妾并及小儿,留书而去。暠大惊惧,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一夕九徙,虽家人莫知其处。每出,辄剑戟随身,壮士自卫。不韦知暠有备,乃日夜飞驰,径到魏郡,掘其父阜冢,断取阜头,以祭父坟,又标之于市曰“李君迁父头”。暠匿不敢言,而自上退位,归乡里,私掩塞冢椁。捕求不韦,历岁不能得,愤恚感伤,发病呕血死。
不韦后遇赦还家,乃始改葬,行丧。士大夫多讥其发掘冢墓,归罪枯骨,不合古义,唯任城何休方之伍员。太原郭林宗闻而论之曰:“子胥虽云逃命,而见用强吴,凭阖庐之威,因轻悍之众,雪怨旧郢,而但鞭墓戮尸,以舒其愤,竟无手刃后主之报。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强雠豪援,据位九卿,城阙天阻,宫府幽绝,埃尘所不能过,雾露所不能沾。不韦毁身燋虑,出于百死,冒触严禁,陷族祸门,虽不获逞,为报己深。况复分骸断首,以毒③生者,使暠怀忿结,不得其命,犹假手神灵以毙之也。力唯匹夫,功隆千乘,比之于员,不以优乎?”议者于是贵之。
[注] ①子胥父伍奢为楚王所杀, 子胥复仇,鞭平王之尸。 ②刍廥,堆柴草的房子。③毒,苦也。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及谦至,部案得其臧 案:审理
B.岂如苏子单特孑立,靡因靡资 靡:没有
C.值暠在厕,因杀其妾并及小儿 值:逢
D.邀暠于诸陵间,不克。 克: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太原郭林宗闻而论之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暠又因刑其尸
相如因持璧却立
C、断取阜头,以祭父坟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D、乃日夜飞驰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是描写苏不韦报仇和李暠防备的细节的一组是( )
A、①遂变名姓,尽以家财募剑客
②会暠迁大司农
B、①夜则凿地,昼则逃伏
②乃布棘于室,以板籍地
C、①掘其父阜冢,断取阜头,以祭父坟
②归乡里,私掩塞冢椁
D、①不韦载丧归乡里,瘗而不葬
②捕求不韦,历岁不能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不韦的父亲苏谦与魏郡人李暠有仇,李暠知道苏谦私返洛阳后,便逮捕了苏谦,严加拷问。苏谦在狱中去世,而李暠仍不解恨,对苏谦的尸体加刑,以报宿仇。
B.苏不韦知道李暠有所防备,无法报仇,于是赶到魏郡,掘开了李暠父亲李阜的坟墓,割下李阜的脑袋,以祭典于父亲的墓前。李暠将此事上奏皇上,请辞回乡,悬重赏追捕苏不韦,但一连几年没抓到。李暠既伤心,又恼怒,导致病发吐血而死。
C.后来,苏不韦遇皇上大赦天下得以回家。除了任城人何休和太原人郭林宗把他比作伍子胥,士大夫始终认为他发掘别人的祖坟,归罪于死人,不符合古义。
D.太原人郭林宗认为苏不韦以匹夫之力,建立了远远超过万人军队的功绩,超过伍子胥,这是值得称颂的,但他毕竟没有手刃仇人,还是令人惋惜的。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南公某文所书皆建昌南城人。曰陈策,尝买骡,得不可被鞍者,不忍移之他人,命养于野庐,俟其自毙。其子与猾驵计,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既售矣,策闻,自追及,告以不堪。官人疑策爱也,秘之。策请试以鞍,亢亢终日不得被,始谢还焉。有人从策买银器若罗绮者,策不与罗绮。其人曰:“向见君帑有之,今何靳?”策曰:“然,有质钱而没者,岁月已久,丝力麋脆不任用,闻公欲以嫁女,安可以此物病公哉!”取所当与银器投炽炭中,曰:“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曰曾叔卿者,买陶器欲转易于北方,而不果行。有人从之并售者,叔卿与之,已纳价,犹问曰:“今以是何之?”其人对:“欲效公前谋耳。”叔卿曰:“不可。吾缘北方新有灾荒,是故不以行,今岂宜不告以误君乎?”遂不复售。而叔卿家苦贫,妻子饥寒不恤也。
(1)因经过官人丧马,即磨破骡背,以炫贾之。(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恐受质人或得银之非真者,故为公验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今以是何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D
10. D
11.B
12.A
9.克:能
10. A连词,表顺承/表递进。B介词,趁机;副词,于是。C连词,来/以致。D副词,于是、就。
11.A②写李暠升迁。C②写李暠私下修父坟。D①写苏不韦运父亲的尸体回家掩埋。②写李暠追捕苏不韦。
12.B文中未说“李暠将此事上奏皇上”,他是不敢告诉皇上的。C士大夫后来都对不韦刮目相看,不是“始终认为他不符合古义”。D太原人郭林宗并没有认为“苏不韦没有手刃仇人令人惋惜”。
参考译文:
苏不韦,字公先,父亲韦谦,起初任郡府督邮。当时,魏郡人李暠任美阳县令,他与宦官中常侍具瑗相互勾结,贪婪暴戾,百姓十分痛恨他们。前后监司畏惧他们的权势,没有人敢追查法办。苏谦到任后,查到了他们朋比为 * * 的证据,于是将李暠遣送到左校服役。经过数次提升,苏谦官至金城太守。后去职回返家乡。根据汉朝的法令,凡被免职或被罢免的太守县守,如果不是皇上下诏征见,不能随便回到京城洛阳。但苏谦私自返回洛阳,而李暠这时在朝廷担任司隶校尉,李暠知道苏谦私返洛阳后,便逮捕了苏谦,严加拷问。苏谦在狱中去世。而李暠仍不解恨,对苏谦的尸体加刑,以报宿仇。
这一年,苏不韦正满18岁,被征召到公车署,等候考试。他得知父亲被害,于是将父亲的尸体运回家乡,将其掩埋但不举行葬礼。他仰天长叹道:“难道世界上只有一个为父报仇的伍子胥吗?”他把母亲隐藏在武嘉山中,改名换姓,变卖全部家产招募剑客,想在荒山野地阻杀李暠,没有成功。这时,李暠升任大司农,当时右校堆放柴草的杂屋在寺北墙下,苏不韦与堂兄弟潜入杂屋,晚上则凿暗道,白天则隐迹。如此一个月之后,所凿暗道已经通到李暠卧室的床底下。他们谋刺李暠时,李暠恰好去上厕所,苏不韦于是杀了李暠的妻妾和小儿子,然后留下书信,扬长而去。李暠十分惊慌,为防止被刺杀,他在房屋周围种上荆棘.在卧室地板上铺上石板,一天换九次地方,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究竟在什么地方。每次外出时,即披盔带敛,全副武装,保镖、武卫前呼后拥。苏不韦知道李暠有所防备,于是日夜兼程,赶到魏郡,掘开了李暠父亲李阜的坟墓,割下李阜的脑袋,以祭典于父亲的墓前。他还把他阜的脑袋摆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贴上一张字条,字条上写道:“李暠父亲的头颅。”李暠心中有鬼,不敢上奏皇上,只好请求退职,回到家乡,私下派人重新修缉了父亲的坟墓。然后悬重赏追捕苏不韦,但一连几年没抓到。李暠既伤心,又恼怒,导致病发吐血而死。
后来,苏不韦遇皇上大赦天下得以回家。他回家后,便将父亲改葬,举行了葬礼。士大夫大多讥讽他发掘别人的祖坟,归罪于死人,不符合古义,只有任城人何休把他比作伍子胥。太原人郭林宗听说后,发表评论说:“伍子胥虽说是逃命之人,但被强大的吴国任用,又凭着阂庐之战的威力,带着骠悍的军队进入楚国京都郢城,这才得以掘开楚平王的坟墓,鞭平王的尸体,以发泄他的忿怒,为父报仇。尽管如此,他也只不过是鞭尸而已,毕竟没有手刃平王的后人。而苏不韦则不同,他形影孑立,没有依靠,又没有足够的资金,但他宿仇李暠是豪门大族,又是朝廷命官,列位九卿,他住在幽冥深远、禁卫森严的官府,即使是一粒尘埃也不曾从他头上飞过,一滴雾露也不曾沾湿他的衣襟。苏不韦毁家改姓,竭精惮虑,身经百死,冒着触犯国法、诛灭九族的危险,虽然没有手刃仇人,但他为报仇已经尽了全力。何况他掘开了仇人的父坟,砍下了仇父的头颅,用这种办法惩罚仇人。从而使李嵩恼羞成怒,病发吐血而死,这就好象是借神灵的手来诛杀仇人。苏不韦以匹夫之力,建立了远远超过万人军队的功绩,如果把他和伍子胥比较,他难道没有超过伍子胥吗?”人们自此对苏不韦刮目相看。
(选自《后汉书》第二十一有删节)
四、(24分)
13.参考答案:
(1)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背上的毛,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
(2)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
(3)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
评分标准:(1)译出大意得1分,“因”1分,“炫”1分,“贾”1分。
(2)译出大意得1分,“受质人”1分,“或”1分。
(3)译出大意得1分,“以是”1分,“之”1分。
参考译文:
吕南公有一篇文章所写的都是建昌南城人。一个叫陈策,曾经买骡子,买到一头不能加鞍使用的,不忍心把它转卖给别人,让人在野外的草房里养着,等着它自己死掉。陈策的儿子雨脚猾的市场经纪人商量,趁着经过这里的官人死了马,就磨破了骡子背上的毛,来炫耀这骡子能驮东西而卖它。骡子已经卖出去了,陈策听说了,亲自去追上那个官人。把骡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告诉他。那个官人怀疑陈策舍不得卖这骡子,就把骡子关起来不让陈策看见。陈策请求用鞍子试一试,骡子的脊骨高得一整天都不能加上鞍子,官人这才感谢而退回了骡子。有一个人到陈策这里来买银器和罗绮(疏薄有花纹的丝织品),陈策不卖给他罗绮。那个人说:“先前还看见您的库房里有罗绮,现在为什么吝惜不卖呢?”陈策说:“是这样,有个人拿罗绮抵押借钱后而死,这罗绮放置的时间很久了,丝力碎脆不耐用,听说您想要用罗绮陪嫁女儿,怎么能够用这种东西使您忧虑呢!”陈策拿来应当卖给他的银器放进很旺的炭火中,他说:“我恐怕抵押这个东西的人或许得到的不是真的银器,所以为您验一验它。”……有一个叫曾叔卿的,他买了一批陶器想要转运北方交换物品,可是没有成行。有人到曾叔卿那里要求把陶器一并卖给他,曾叔卿把陶器交给他,已收了钱,仍然问道:“现在把这些东西运到哪里去呢?”那个人说:“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曾叔卿说:“不行,我因为北方刚发生灾荒,因此不把这些陶器运去交换物品,现在难道应该不告知以至使您受害吗?”于是不再卖陶器给那个人。其实曾叔卿家很贫苦,妻子儿女受饥寒他也不顾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