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某研究小组根据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液体折射率的仪器.如图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0作两条相互垂直的直径BC、EF.在半径0A上,垂直盘面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并保持位置不变.每次测量时让圆盘的下半部分竖直浸入液体中,而且总使得液面与直径BC相平,EF作为界面的法线,而后在图中右上方区域观察P1、P2.同学们通过计算,预先在圆周EC部分刻好了折射率的值,这样只要根据P3所插的位置,就可以直接读出液体折射率的值.

(1)若∠AOF=30°,OP3与OC之间的夹角为45°,则在P3处刻的刻度值为______.

(2)若在同一液体中沿A0方向射入一束白光,最靠近OC边的是______色的光,增大入射角度,______色的光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答案

(1)由题可知,AO方向作为入射光线方向,∠AOF等于入射角,i=30°.由题,使P3正好挡住Pl、P2,说明P3在折射光线上,则OP3表示折射光线,折射角r等于60°,由折射定律得:

n=

sinr
sini
=
sin60°
sin30°
=
3
≈1.73

(2)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组成的,其中红光的折射率最小,紫光的折射率最大,根据折射定律n=

sini
sinr
知,通过液体后紫光的折射角最大,偏折程度最大,最靠近OC边.

由临界角公式sinC=

1
n
,知紫光的临界角最小,增大入射角度时,紫光最先发生全反射,最先在刻度盘上先消失.

故答案为:(1)1.73;(2)紫,紫

单项选择题

1990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米切尔·洛林宣布:在2.6亿年以前,栖息在美国得克萨斯山区一种外形像蜥蜴的名叫四角龙的爬行动物,确实是哺乳动物的远古“______”,①填补了进化链中,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中缺少的一环。1987年,米切尔·洛林研究了一块盘龙类的头骨化石。随着研究的深入,化石上的一些细节却使他困惑不解。②大多数的盘龙类在腭部有很大的孔,而在较进化的兽孔类身上,这个孔已被封闭,四角龙也有一个腭孔,但已明显缩小,其直径仅为0.635厘米。③盘龙类在头部背面有一块很大的骨,用以支持颌骨,在兽孔类中,这块骨头已大大缩小了,而四角龙的这块骨要较兽孔类大,又较盘龙类小。更为重要的是,四角龙的头角上有个骨架,穿过颞孔的咀嚼肌像兽孔类那样直接依附其上,而不像盘龙类那样由肌腱相接。这些发现使洛林相信,四角龙是盘龙类和兽孔类之间的一个过渡类型。他又把从几块盘龙类和兽孔类动物化石中获得的信息输入电脑(包括腭孔、颞孔形状、头颅骨形状、牙齿数量和着生位置等),④由电脑判断出两者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在进化树上,通向兽孔类一边的第一个分叉就是四角龙。

下列几种说法中,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是()。

A.四角龙头部背面那块用来支持颌骨的骨头,比兽孔类的大,但又略小于盘龙类

B.对三种古生物进行比较之后发现,大多数盘龙类腭孔大,四角龙的很小,兽孔类的已封闭

C.洛林的发现是对四角龙、盘龙类和兽孔类身体各部位的化石进行分析和比较计算的结果

D.洛林的研究,证实从爬行动物到哺乳动物之间存在着过渡类型,填补了进化史中的一项空白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