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各段文言文,完成文后相应的题目

周新,南海人,初名志新。成祖常独呼“新”,遂为名,因以志新字。洪武中以诸生贡入太学。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成祖即位,改监察御史。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京师中,致以其名怖小儿,辄皆奔匿。巡按福建,奏请都、卫、所不得陵府、州、县,卫、官相见均礼,武人为之戢……

还朝,即擢云南按察使。未赴,改浙江。冤民系久,闻新至,喜曰:“我得生矣!”至,果雪之。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遁去,顷之,新赍文册入京,遇千户涿州。捕系州狱,脱走诉于纲,纲诬奏新罪。帝怒,命逮新。旗校皆锦衣私人,在道榜掠无完肤。既至,伏陛下前抗声曰:“陛下诏按察司行事,与都按察同,臣奉诏擒 * * 恶,奈何罪臣?”帝愈怒,命戮之。临刑,大呼曰:“生为直臣,死当作直鬼!”竟杀之。他日,帝悔,问侍臣曰:“周新何许人?”对曰:“南海。”帝叹曰:“岭外乃有此人!枉杀之矣。”……

妻有节操,新未遇时,缝纫自给;及贵,遇赴同宦妻内宴,荆布如田家妇。诸妇惭,尽易其衣饰。新死无子,妻归,甚贫。广东巡抚杨信民曰:“周志新当代第一人,可使其夫人终日馁耶?”时时贴给之。妻死,浙人仕广东者皆会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新未遇时,缝纫自给  未遇:未得到君主的信任

B.卫、官相见均礼       均礼:都要行礼

C.以善决狱称           决狱:判决案件

D.擢贿作威福           擢贿:夺取不义之财,收受贿赂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目为“冷面寒铁”             B.至以其名怖小孩

北驱余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    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C.岭外乃有此人                   D.帝愈怒,令戮之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枉杀之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  B.旗校皆锦衣私人

C.新未遇时,缝纫自给      D.周志新当代第一人

4.以下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武人为之戢                      在道榜掠无完肤

A.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

在路上把周新随身财物抢夺个干干净净

B.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

在路上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

C.当兵的人因此收藏了兵器

在路上把周新随身财物抢夺个干干净净

D.当兵的人因此收藏了兵器

在路上把周新打得体无完肤

5.下列各组句子,能直接表现周新“直臣”的一项是

A.授大理寺评事,以善决狱称

B.敢言,多所弹劾,贵戚震惧,目为“冷面寒铁”

C.锦衣卫指挥纪纲使千户缉事,擢贿作威福,新欲按治之

D.伏陛下抗声曰……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周新冤死与他过分耿直,没有对阴险狠毒的纪纲及其手下作威作福的千户作出应有的准备和防范是分不开的。

B.明成祖一向倚重锦衣卫,并利用他们来打击异己。

C.周新在朝廷上敢于直言,被视为“冷面寒铁”,对违法者多有弹劾,贵戚震惧,因此对他受诬无人挺身相助。

D.明成祖偏听偏信,一时误听了锦衣卫头目的恶言中伤。

答案

BDBBDB

1.B(礼节相同)2.D(A目:视;列。B怖:吓,恐吓;害怕。C乃:竟;才)3.B(私人:心腹)4.B 5.D 6.B(文段没谈到“一向”)

参考译文

周新是南海人。起初名叫志新。成祖经常单独叫一个“新”字,于是把它作为名,也就用志新作为字。洪武年间以诸生的身份选入太学。任大理寺评事,因善于判案受到人们的称赞。明成祖即位,改任监察御史。敢于发表意见,多次弹劾官员,显贵的高官和亲戚都震惊畏惧,把他看做“冷面寒铁”。京城里面,以至于用他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子便四处逃走躲藏。周新到福建巡按,上奏请求都、卫、所各级武官,不得欺凌府、州、县各级文官,文武官员相见,礼节相同。带兵的人因此有所收敛……  

回到朝廷,就被提升为云南按察使。还没去,又改到浙江。被冤枉的百姓被拘禁久了,听说周新到,高兴的说:“我得救了!”周新到来,果真为他们昭雪。锦衣卫指挥纪纲让一个千户去办事,抓捕罪犯,这千户索贿受贿,作威作福,周新要依法惩治他。千户就逃走。不久,周新送公文到京城,在涿州遇到这千户。就把他逮捕捆绑起来,投进州里的监狱,却被他逃脱,跑去告诉纪纲,纪纲就上奏诬陷周新罪名。皇帝很生气,下令逮捕周新。押解的官兵都是纪纲的心腹,在途中打得周新体无完肤。到了朝廷,周新跪在台阶下高声说:“陛下下令让按察司办事,跟都按察一样,我执行陛下的命令,捉拿狡诈邪恶的人,怎么却治我的罪?”皇帝更加生气,命令把他杀了。临行刑时,周新大声高呼:“活着要做直臣,死了应当做直鬼!”最终还是把他杀了。又一天,皇帝后悔,问侍臣说:“周新是哪里人?”回答说:“南海。”皇帝感慨说:“岭外竟然有这样的人!杀他是冤枉了。”……

他妻子很有气节操守,周新没得到皇帝的信任起用时,衣服自己缝纫,可以自给;等到周新富贵,升了官,参加同官的夫人的私宴,依然还穿着粗布衫像农家妇女。各位夫人感到羞惭,把她的衣服穿戴全换了。周新死时没有儿子,妻子回归故里,生活非常贫困。广东巡抚杨信民说:“周志新是当今第一人,怎么可以让他夫人终日受饿呢?”常常补贴她。周志新妻子死的时候,在广东做官的浙江人都参加了送葬。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1—5题。

       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子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来的样子。到这样的深夜,苇塘里才有水鸟飞动和唱歌的声音,白天它们是紧紧藏到窝里躲避炮火去了。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像就是天上。

       敌人监视着苇塘。他们提防有人给苇塘里的人送来柴米,也提防里面的队伍会跑了出去。我们的队伍还没有退却的意思。可是假如是月明风清的夜晚,人们的眼再尖利一些,就可以看见有一只小船从苇塘里撑出来,在淀里,像一片苇叶,奔着东南去了。半夜以后,小船又飘回来,船舱里装满了柴米油盐,有时还带来一两个从远方赶来的干部。

       撑船的是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船是一只尖尖的小船。老头子只穿一条蓝色的破旧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手里拿着一根竹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干瘦得像老了的鱼鹰。可是那晒得干黑的脸,短短的花白胡子却特别精神,那一对深陷的眼睛却特别明亮。很少见到这样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老头子每天每夜里在水淀出入,他的工作范围广得很:里外交通,运输粮草,护送干部;而且不带一枝枪。他对苇塘里的负责同志说:你什么也靠给我,我什么也靠给水上的能耐,一切保险。

       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每天夜里,在敌人紧紧封锁的水面上,就像一个没事人,他按照早出晚归捕鱼撒网那股悠闲的心情撑着船,编算着使自己高兴也使别人高兴的事情。

       因为他,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到。

       每到傍晚,苇塘里的歌声还是那么响,不像是饿肚子的人们唱的;稻米和肥鱼的香味,还是从苇塘里飘出来。敌人发了愁。

       ……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倒……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1.“小船又飘回来”的“飘”照应前面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敌人的愿望就没有达

     到”中“敌人的愿望”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          ”线的句子反映了“老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活动。

3.“老头子过于自信和自尊”中加黑词能否去掉?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哪一句话从侧面表现了老头子对抗日队伍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划出景物描写的一句,并说说它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