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9—54题。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也。文帝践阼,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时连蝗民饥,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与朝臣俱求见,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计安出?”帝曰:“卿谓我徙之非也?”毗曰:“诚以为非也。”帝曰:“吾不与卿共议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侧之谋议之官,安得不与臣议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内;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无以食也。”帝送徙其半。

明帝即位,进封颖乡候,邑三百户。时中书监刘放、令孙资见信于王,制断时政,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冗从仆射毕轨表言:“尚书仆射王思精勤旧史,忠亮计略不如辛毗,毗宜代思。”帝以访放、资,放、资对曰:“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也。毗实亮直,然性刚而专,圣虑所当深察也。”遂不用,出为卫尉。

帝方修殿舍,百姓劳役,毗上疏曰:“窃闻诸葛亮讲武治兵,而孙权市马辽东,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备豫不虞,古之善政,而令者宫室大兴,加连年谷麦不收。唯陛下为社稷计。”帝报曰:“二虏未灭而治宫室,直谏者立名之时也。夫王者之都,当及民劳兼办,使后世无所复增,是萧何为汉规摹之略也,今卿为魏重臣,亦宜解其大归。”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渭南。乃以毗为大 * * 军师,使持节;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亮卒,复还为卫尉。薨,谥回肃侯。

(《三国志·魏书》)

4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欲徙冀州士家十万户实河南  徙:迁移。

B.毗随而引其据         引:拉.扯。

C.帝以访放资           访:拜访

D.谥曰肃侯              谥:大臣死后朝廷赐给名号。

5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卿谓我徙之非也      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B.时中书监刘放、今孙资见信于王   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

C.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

D.唯陛下为社稷计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51.下列句于中加线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量其意指,似欲相左右

B.群司以为不可,而帝意甚盛

C.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

D.陛下用思者,诚欲取其效力,不贵虚名

5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辛毗“刚亮公直”的一组是

①毗曰:“诚以为非也。”

②毗随而引其裾,帝遂奋衣不还

③毗实亮直,然性刚而专

④明帝即位,进封颖乡候,邑三百户

⑤大臣莫不交好,而毗不与往来

⑥六军皆肃,准毗节度,莫敢犯违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⑤ D.③④⑥

5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进谏方式上,辛毗“引裾”而谏,与邹忌之讽齐王有所不同。

B.刘放、孙资基本同意毕轨的意见,让辛毗取代王思担任尚书仆射所以及时上奏明帝,可是明帝“不用”。

C.辛毗以形势严峻、谷物不收为由,劝阻明帝大兴宫室,但是明帝为现在建宫室符合萧何之略,责备辛毗不识大体。

D.辛毗在担任大 * * 军师期间,调度指挥,全军整肃,充分显示了的治兵才能,可惜未得重用。

5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知其欲谏,作色以见之,皆莫敢言。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虑也,安得怒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CDACB

49.C(访:咨询)50.D(D唯:希望。A之:代词,指户口/结构助词,相当于“的”。B见:表示被动,相当于“被”/表示对自己怎么样。C以:连词,同“而”/认为)51.A(左右:古,动词,左右呼应;今,名词,表示方位)52.C(③是贬辛毗的话。④与“公直”无关。⑤表现其治兵才能)53.B(刘。孙不同意毕的意见,且不是“及时上奏”)54、(!)文帝知道他们想进谏,便表情严肃地接见,他们都不敢说话。(2)我所说的不是私事,而是国家的忧虑,怎么能对我发怒呢!((1)作色:作出一种严肃的脸色。(2)安得怒臣:怎能对我发怒呢)

参考译文:

辛毗字佐治,颖川阳翟人。魏文帝登基后,想迁移冀州的十万户人家去充实河南。当时连年蝗灾,百姓饥饿,各部门都以为不可以这样做,可是文帝决心很大。辛毗与大臣一起上朝求见皇上,文帝知道他们想进谏,便表情严肃地接见,他们都不敢说话。辛毗说:“陛下想迁移户口,这个主意是怎么提出的呢?”文帝说:“你认为我迁移户口不对么?”辛毗说:“确实认为不对。”文帝说:“我不跟你一起议论、”辛毗说:“陛下不以为我没有才能,安置我在身边,让我杂在谋议之官的行列里,怎么能不和我议论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而是国家的忧虑,怎么能对我发怒呢?”文帝不回答,起身往宫里走;辛毗跟上去就拉住他的衣襟,文帝就用力甩动衣服不回来。过了很久才出来,说:“佐治,你拉我为什么那么急迫呢?”辛毗说:“如果迁移户口的话,既失去了民心,又没有粮食给他们吃。”文帝就迁移了原计划的一半。

明帝登基后,进封辛毗为颖乡侯,食色三百户。当时中书监刘放、中书个孙资为明帝所信任,掌管决定朝政,大臣们没有谁不与他们往来友好,可是辛毗不与他们交往。冗从仆射毕轨上表说:“尚书仆射王思是专心勤奋的老史,但是忠直谋略不如辛毗,辛毗应该代替王思。”明帝就拿这件事咨询刘放、孙资,刘放、孙资回答说:“陛下任用王思,确实是想看到他尽力效劳,不是看重他的虚名。辛毗确实忠诚耿直,然而性情刚愎专断,这是圣上考虑时应当详加考察的。”于是不任用他,让他出京做卫尉。

明帝正在修建殿舍,百姓遭受劳役,辛毗就上奏疏说:“我听说诸葛亮讲习军事训练兵马,而孙权到辽东购买马匹,估计他们的意向,似乎是想彼此左右呼应。防备不测事件,这是古代的善政,可是现在大建宫宣,加上连年谷麦不收。希望陛下为国家考虑。”明帝回答说:“两个敌人没有消灭却兴建宫室,这是直言进谏的人树立名声的机会。王者的都城,应当趁着百姓劳苦的时候同时建造,使后代的人不能再扩大,这是萧何为汉代谋划的策略。现在你是魏国大臣,也应该懂得这个大道理。”

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兵渭南。明帝于是用辛毗做大 * * 军师。使持节。全军都整齐严肃,听从辛毗的节制调度,没有人敢违犯。诸葛亮死了以后,他又回去担任卫尉。死后,赐给谥号肃侯。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中国乳制品产业五种竞争力分析【案例背景】我国乳制品经过近几年的发展,产品销量节节攀升,产品的销售群已经扩大,但是人均乳制品消费与世界人均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市场,乳制品消费尚未真正启动。我国的乳制品企业可以分为全国性乳品企业、地方性乳品企业及国际性乳品企业。乳制品行业的生产集中度在不断提高,乳制品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轨道。一批产、供、销一体化的新型乳品企业应运而生。主要有上海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有限公司、黑龙江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圣元乳业有限公司等。目前,“光明”、“伊利”、“蒙牛”、“三元”几个品牌销量最大,已形成四巨头争霸主的格局。但由于乳制品消费存在地区的差异性,引起对市场的激烈争夺,过去由于乳品特别是液态奶本身需要保鲜的特点,因此这个行业的企业一直以地方性区域销售为主,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主要品牌,诸侯割据。但近几年来,随着消费的蓬勃发展以及冷冻运输的普遍运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尝试进行全国性布点,随着大型乳品企业全国性扩张战略的快速推动,各地方乳品企业越来越受到外来品牌的压力,大量新增资本不断涌人,使国内乳制品行业并购频繁发生,行业整合浪潮汹涌,并购方向主要是国内优势企业与强势品牌对中小企业的并购。国际乳制品市场,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乳制品市场已经很成熟,从1993年开始,国际乳业巨头纷纷进入中国,但是由于国内激烈的价格战,中国特殊的消费文化与奶源控制渠道,国外企业在中国发展并不顺利。为了避免同中国企业直接对抗来争夺奶源,跨国公司选择了借助国内企业推广自己品牌的合作方式,从产业经营中抽出身来,通过合资收购等资本经营活动间接控制当地奶源,种种迹象表明,国外乳品企业一直在为全面进攻中国乳业市场做准备,它们可能会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将有价值的品牌买回来,以控制中国的乳品市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思想已深入中国普通百姓的心底,传统的饮食营养品消费观念也随之悄悄发生了改变。虽然国家对乳品市场的干预比较低,但随着国内几个大型乳品企业的发展,消费者对大企业的名牌产品产生了强烈的偏好,乳制品市场开始形成消费者品牌忠诚度。现今乳品企业要想站稳脚跟,必须一下子拿出大笔资金投向这种投资巨大,回报期长的项目。同时,还必须考虑到由于新进入乳制品这个行业,必须担负巨额的沉没成本。因为乳制品行业的设备资产专用性很强,一旦退出,很难作为他用。从中国乳制品的发展历程来看,在发展初期,鲜奶日产量的增长速度远跟不上企业鲜奶日加工能力的增长速度,由于奶源不足,许多生产线面临闲置,导致奶源竞争十分激烈。所谓“得奶源者得天下”的说法也是在当时奶源紧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随着乳制品行业的不断发展,消费乳制品的观念深入人心,中国乳制品行业呈现出一片光明的前途。企业都是追逐利益最大化,因此,现代的大型乳制品企业为了达到规模经济,纷纷建立自己的奶牛基地以保证奶源。奶源问题已经不是制约企业生存及发展的关键因素。由于受消费习惯、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我国乳制品的消费人群主要是大中城市居民,而农村的消费市场尚未培育起来。但是随着消费增长的拉动,我国对乳制品的消费将逐步增加,通过观察中国乳制品行业的发展史可以看出我国乳制品消费的年龄结构由婴儿和老人占主导地位向各年龄段扩展。消费者的消费理念也在发生变化。由于现代人对于健康的追求,新的生活方式在逐步形成,营养成分和口味成为人们消费乳制品的首选因素。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和职业结构对于乳制品行业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研究表明,消费者理性的态度是与消费者所受的教育程度成正比关系的。消费者的文化程度越高,则消费越理性。在各大中型城市的超市里,各种品牌的乳制品不胜枚举,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而且也使他们的转换成本在降低。虽然牛乳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及保健功能的生物活化物质,但是由于其成本较高,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并不具备长期消费乳制品的经济能力,这使得豆制品拥有更为广阔的前景。与牛乳相比,我国大豆原料充足,成本低廉,动植物蛋白互补作用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脂肪多为不饱和脂肪酸,不发胖,没有乳糖,适合中国人。《中国经营报》在一篇文章中指出我国汉族居民中有97%~99%的成年人一次口服50克乳糖后就会出现腹泻等症状,而中国预防医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发现,东方人中有乳糖不耐症的成年人饮用牛乳后乳糖吸收不良发病率高达86.7%,不耐受指数为0.9。甲公司是中国香港一家牛奶产品生产商,创办于1886年,由苏格兰医生PatrickManson与5位中国香港商人合作成立。2001年,甲公司计划进入内地市场。考虑到自身的品牌在内地知名度不高,产品能否被内地客户接受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而品牌的树立又是一个费时费力的事情,甲公司选择了某著名食品生产商在内地合作生产牛奶及雪糕等奶制品,由甲公司负责生产,该食品生产商利用自身的知名品牌负责市场推广。在进入内地市场的初期,经过市场调研,甲公司与该食品生产商协商决定以婴幼儿市场为突破口,集中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以期能够站稳脚跟。然后逐步打出自己的品牌。【案例要求】(1)请用产业五种竞争力分析对乳制品行业进行分析,并分析五力模型的局限性。(2)根据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分析我国乳制品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哪个阶段,并说明该阶段的战略路径。(3)分析甲公司与该食品生产商合作的模式,并说明甲公司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模式进入内地市场。(4)简述发展战略的内涵。简要分析甲公司采用的战略类型。该种战略的适用条件是什么。(5)列举目标市场选择战略的几种类型。分析该公司进入内地市场初期采用的目标市场选择战略类型。(6)如果甲公司的管理层在采用此种策略之前需要对此战略能否取得成功进行评估,请简要分析评估战略备选方案的使用标准及其内容。

单项选择题